总书记的嘱托
要保持定力和耐心,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黔东南州、贵阳市等地考察调研。他强调:“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贵州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为全社会创业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
“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殷殷嘱托常在耳,且趁春风策马行。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考察,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提供科学指引,让干部群众倍增信心。大家纷纷表示,将立足贵州深厚的人文底蕴、优良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以环境之“优”谋高质量发展之“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成荣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以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和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为引领,聚焦景城融合、文旅融合,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全力打造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安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大明屯堡旅游度假区“三大核心吸引物”,让散落在黔中大地的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等特色景区串珠成链。同时,持续擦亮“21℃的城市”形象IP,深度挖掘屯堡文化历史底蕴,推进屯堡文化活态传承工程,深化“文旅+乡村振兴”“文旅+非遗”“文旅+体育”创新实践,推动安顺文旅事业继续走深走实,努力在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贡献安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体经济和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毕节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勇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企业诉求“毕回应”、企业发展“毕护航”为突破口,创新建立服务企业“无事不扰、有事必应”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擦亮“贵人服务·毕须办”品牌。同时,围绕涉企服务、监管执法、企业诉求、监督问效等重点领域,高质量推进《毕节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抓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贵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花溪区委书记许俊松介绍,近年来,花溪区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大力实施“文旅活区”战略,突出形态美、生态美、文态美、业态美、活态美“五态合一”,路边音乐会、“四季花溪”主题活动等广受好评,青岩古镇、天河潭、高坡、十字街等火热“出圈”。他表示,当前,花溪区正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热潮,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推动文旅大区向文旅强区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做大做强‘村超’品牌,带动全县乡村全面振兴的信心,为榕江的文旅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工作思路和方向。”榕江县村超办公室主任高松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文体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主线,持续深化“村超+”创新实践,奋力把村超打造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文化交流平台。同时,将通过多层次赛事体系、民族文化融合及国际交流合作,建立“群众共创、利益共享、文化共荣”的发展机制,把每个村寨都变成村超大舞台,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其中,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遵义市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袁云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高质量保护和利用好红色遗址,不断完善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体制机制,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保护利用。同时,将着力打造新场景、开发新业态、构建新模式,让“红色家底”绽放新风采,推动文旅融合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
黔南州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谢黎剑表示,政务中心作为服务企业、群众的窗口部门,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以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牵引,着力为经营主体、办事群众打造“审批环节最简、申请材料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办事成本最低、政务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同时,将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在“高效办成一件事”、州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扁平化、人工智能+政务服务、“企业之家”进园区、“移动+”等工作创新上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六盘水始终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62%的森林覆盖率构筑起的922万亩绿色‘长城’,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筑牢‘两江’生态屏障的实践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六盘水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正波表示,林下经济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六盘水正着力构建山桐子、刺梨等特色作物的全产业链体系,将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在种植管护、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环节持续发力。
“我是一名水企业负责人,我能深刻感受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句话的内涵。”铜仁市印江自治县白云山泉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严格表示,将牢牢抓住印江地处梵净山西麓、森林覆盖率70.4%、水源丰富水质优良的生态优势,打造差异化产品,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将自然馈赠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共富密码。
贵安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人才科科长胡洪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将采取“线上+线下”双轨方式,开展“总书记贵州足迹”教学,强化政治铸魂。比如举办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全面开放等专题研讨班,强化专业赋能,切实推动干部服务意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升级,干部教育培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奋力打造一支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干部队伍的服务活力为贵安新区“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注入强劲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贵州云纺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厂长陈忠法说,“这句话我很有感受。”
去年10月,贵州云纺签约入驻黔西南州安龙县瑞龙产业园到正式投产,仅用了4个多月,正是得益于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陈忠法说:“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我们快速完成了厂房建设、设备安装、人员招聘等生产准备工作,相信这样的地方将吸引更多企业来发展,我们也将持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为贵州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力 朱迪 吴浩宇 谢勇勇 谢朝政 蔡茜 李卓檬 张发扬 方林 赵文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