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面对中外媒体和社会各界对贵州发展的共同关切,贵州坚定回答——
“今年,我们先后召开‘新年第一会’‘新春第一会’,进一步明晰了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把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全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集聚企业1355家;化工、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30%;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总额增长85.8%……一个个微观跃动的数字,照见2024贵州发展潮涌。
一次次勇攀高峰,凝结成一张振奋人心的成绩单:去年全省经济发展质量、结构、效益不断提升,经济增长5.3%。尤为亮眼的是,工业增加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7%。
用现实远观未来,我们就会强烈感受到,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必要性怎么强化都不为过,紧迫性怎么强烈都不为过。
“大抓”是既定命题,“抓实”是解题答案。
勇做担纲发展的“真英雄”,狠抓落实的“真好汉”。由冬至春,沿着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部署满弦开弓,坚定“题题必解”的信心决心,拿出“题题优解”的思路方法,黔贵大地激情如火、志气如虹。
拼干劲,产业优势夯实发展动能——
“开工建设!”1月6日,贵州史上最大单笔投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成为贵州“新年第一会”后舞动的项目“龙头”,项目一期将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30万吨磷酸铁锂、30万吨磷酸、200万吨焦化、30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双氧水等装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200亿元以上。
拼担当,抢抓优质项目落地生根——
越是重大项目,越是协同共抓。总投资达309亿元的盘州煤焦化循环经济项目,项目落地涉及点多、面广、线长,从项目签约捺印到完成前期手续、进场平场施工,在服务专班全程跟进、职能部门跟踪服务下,10多项审批手续不到4个月完成。项目落地后,当地靠前服务,全力解决临时办公、住宿、通行等需求。
拼机遇,蓄势赋能构建招商格局——
瞅准低空经济新赛道,贵阳贵安建立低空产业“一图三清单”,储备133个低空产业项目,涵盖低空装备制造、低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领域。3月1日,贵阳贵安低空经济产业发布会暨首飞仪式现场签约20个项目,包含制造类项目、应用场景类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意向金额105.5亿元。
从贵州到北京,腾挪的是时空,不变的是抓机遇、促发展的拼劲与担当。
“到2030年,我们有望再造一个新的工业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书记张定超介绍,目前六盘水每个县区至少有1个单体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正在实施,到2030年将形成2个千亿级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贵州磷资源储量位列全国第三,超50亿吨,黔南已探明磷矿资源量就超20亿吨。全国人大代表、黔南州委书记洪湖鹏说:“我们仅用了3年多时间,磷系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规模超5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有力有序抓实“头号工程”释放了宝贵机遇。
新的春天,新的出发。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更呼唤全省上下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奋力追赶,拿出“头等力度”推进“头号工程”,以更宏阔的视野谋划产业、更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建设、更周到的服务保障生产经营,共绘人勤春来早、功到自然成的厚重答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