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的矿种达13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其中,锰、磷、铝、煤、重晶石等4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被誉为天然“聚宝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坚持“富矿精开”,强化链式思维,聚焦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推动“链主+链条”矿业产业发展。
贵州磷化集团生产基地
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片园区、催生一个产业。以锰、磷、铝、煤等重点优势产业为依托,一批煤化工、磷化工、锰加工、铝加工等矿业产业集“链”成势,实现资源耦合、产业协同,推动能矿资源由原材料向终端消费品转变、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链式效应”激活资源深加工产业“聚变反应”。
资源耦合“煤”有劲头
贵州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约800亿吨,居长江以南各省市榜首。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既是贵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贵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性产业。在煤炭深加工领域,六盘水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中国凉都”呈现一片火热。
“自去年5月28日1号焦炉顺利出焦以来,已产出全焦约45万吨,实现产值约10亿元。”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路喜循环经济产业园,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项目包含年产380万吨优质冶金焦、30万吨合成氨、20万吨液化天然气、10万吨碳捕集利用等8个子项目,通过新型环保工艺分离提纯,可年产4000Nm3高纯氢,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万吨。
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公司在炼焦过程中,通过一套套装置和大型焦炉清洁生产技术,高效回收利用余热发电,焦炉煤气精深加工生产高纯氢、液化天然气、合成氨、液态二氧化碳等,形成了煤-焦-电、煤-焦-氢、煤-焦-化、煤-焦-气等产业链,使焦精煤原料通过高效利用及分解催化实现“近零排放”和高端化延伸。
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传统煤焦化向新型煤化工的转型升级
山西盛义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煤-焦-化-综合能源循环经济项目,总投资303亿元,主要建设年产320万吨煤焦化、1500万吨智能化煤矿、20万吨合成氨、15万吨液化天然气、20万吨苯加氢等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10亿元。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质量发展焦系统结构调整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设复热式大型顶装焦炉、发电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将形成年产焦炭160万吨及副产品的生产能力,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30亿元。
贵州能源集团“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98亿元,主要建设年产200万吨煤焦化、2×660MW燃煤发电、2400MW新能源等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年产值75亿元。其中,200万吨煤焦化项目已于2024年4月开工,拟于2027年12月建成。
贵州能源集团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动工现场
随着“富矿精开”深入推进,产业链不断延伸、耦合,六盘水市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断向高端化延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推动贵州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据统计,贵州的原煤产量已从1999年的0.4亿吨提升到2023的1.53亿吨。
以“磷”为媒“磷”动世界
贵州磷矿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三,其中磷富矿查明资源储量12.49亿吨,占全国的56%。有效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精细化延伸,是深入推进“富矿精开”,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贵州磷化集团依托自身的产业和技术优势,积极以“磷”为媒,“链”动世界,不断扩大“朋友圈”,将磷化工产业链从传统的化肥生产向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产业合作伙伴达130多家——
贵州磷化集团采矿区
与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合作,实现全国每三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载有贵州的磷元素;与中化蓝天同聚“氟”气,年产22万吨无水氟化氢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芯片等领域;与江山股份强强联合,将农药和磷系阻燃剂等产品做到全国领先,并从“磷”出发,延伸出40多种产品……
走进贵州江山—瓮福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建设现场,3000多亩土地上一座现代化大型新型磷化工产业基地雏形初现。
“项目总投资220亿元,将分期建设10万吨黄磷配套100万吨团球矿、30万吨烧碱、30万吨双氧水、10万吨五氯化磷、14万吨电子化学品、23万吨精细磷酸盐、10万吨草甘膦、10万吨阻燃剂、60万吨有机硅及其配套公辅项目。”贵州瓮福江山化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打造成为磷化工循环一体化产业链的综合性标杆项目,构建起磷酸湿热并举、有机无机兼备、“三酸两碱”齐具的智慧工厂。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补齐瓮安县合成氨、氯碱、双氧水等磷化工产业关键环节,延长当地农药中间体、有机硅、精细磷酸盐、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链条。
当前,贵州磷化集团两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湿法净化磷酸和无水氟化氢,产能、技术全国领先,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有力推动磷化工产业链向工业、食品、医药、新能源、电子化学品等高端领域延伸。同时,热法磷精细化工、磷系新能源材料中间体与电子化学品加紧研发生产,磷石膏包装箱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将资源“吃干榨净”。2024年,其精准完成重大项目投资超过20亿元,成功建成投产6个新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工业产值超20亿元。
贵州磷化集团洗矿厂
在福泉,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了从磷矿石开采、产品加工、尾矿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该公司是中国磷酸二氢钙最大的出口商,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在国内细分市场排第一;供消防用的磷酸一铵市场占有率排第一。胜威集团福泉基地,主要产品钛白粉,品种为锐钛型二氧化钛,年产达12万吨,在国内锐钛型钛白粉领域产能第一。在毕节,总投资730亿元的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将推动从采选到资源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把织金的磷、煤等资源,通过项目多链条耦合、多环节融通的产业生态,转化为磷酸铁锂、碳酸二甲酯、煤焦化、甲醇等高增值性产品。
“铝”创佳绩集群迅“锰”
作为贵州铝土矿资源富集区,清镇市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达3.9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0.5%,占全省储量的33.6%,居全省第一,远景储量在5亿吨以上。
在清镇市王庄铝精深加工产业园,贵州华锦铝业有限公司30多万平方米的厂区24小时不停生产,每年超300万吨铝土矿在这里转化为氧化铝。在氧化铝生产中,其新建母液净化系统、吸附塔、槽灌区及冷却系统、分离除杂系统、电解精制系统等,进一步采用树脂吸附酸脱附技术从拜耳法母液中提取回收金属镓。自去年10月该公司年产50吨金属镓项目试生产以来,目前已提取生产金属镓10余吨。
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的双零箔一半左右销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电池箔主要销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预计今年的产能可达2万吨,产值达6亿元。”2月9日,在同一家产业园,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加速赶制订单,铝箔原料经过熔炼、轧制、退火等多道工序,逐渐变成厚度均匀的铝箔卷,将用于医药、食品包装、烟酒卡纸、无菌包装、新能源电池、电子等行业。该公司副总经理谭璐说,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3月,工厂已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170多名员工三班倒,每天可生产铝箔产品约50吨。
“铝”创佳绩,走上发展的快车道,锰产业同样不甘落后,创新发展已成迅“锰”之势。
铜仁市拥有全国乃至亚洲储量最大的碳酸锰矿资源,累计探明碳酸锰矿资源储量7.53亿吨,其中包括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
大龙开发区北部工业园
近年来,铜仁市依托锰资源优势,重点布局中高端电池制造、储能电池材料生产、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三大产业,形成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和锰精深加工的锰基功能材料产业链,不断推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
作为全球三元前驱体最大供应商——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出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电解二氧化锰,以及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高纯硫酸锰,向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伟铜仁产业基地聚集,企业间互相配套、耦合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据统计,铜仁市高纯硫酸锰市场份额全国占比达85%、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市场份额全国占比达15%、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占有份额20%以上,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成为贵州两个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的产业集群之一。
位于“中国锰三角”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贵州武陵锰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其锰酸锂、锰渣制新型材料及锰下游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提升。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科研攻关,生产的硫酸锰全球市占率达60%,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领先。
“链主+链条”产业发展模式让矿业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推进,“富矿精开”使“聚宝盆”裂变新生。资源耦合,产业协同,贵州资源深加工产业的“链式效应”激活资源深加工产业“聚变反应”,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贵州底气足、思路清、举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