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列中欧班列将“贵州制造”运往世界各地;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贵州;铜仁凤凰机场航空口岸获批对外开放;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植物种苗等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获批启用;贵阳国际陆港纳入全国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范围……
2024年,不断织密的国际线路、加快建设的国际平台成为支撑开放的骨架,将贵州与世界的距离越拉越近。开放,不只是物流的连接、贸易的畅通,更需要制度的突破、环境的涵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
报告传递着令人振奋的消息,“暖流”在会场流动。
作为贵州省唯一集电梯设计、生产、销售、安装、改造、维保为一体的先进装备制造业,1月20日下午,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遵义代表团分组讨论结束后,省人大代表、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契合贵州的实际,对扩大对外开放作了具体指示,是一个政治站位高、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好报告。
胡明介绍,作为贵州省唯一集电梯设计、生产、销售、安装、改造、维保为一体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始终是公司的对外开放的主攻市场,去年,公司领导班子带队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考察市场,就是为了推动扎根海外市场,让贵州制造“走出去”。目前公司成功将电梯出口到俄罗斯、越南、吉尔吉斯斯坦、埃塞俄比亚、阿曼等国, 让贵州电梯在国际舞台大放光彩。
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贵阳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省人大代表、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中鼎资信评级公司董事长石校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既客观总结成绩,也精准分析问题,并对2025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完全赞同。
“近年来,贵州省对标先进城市,实施营商环境大改善‘三年行动’,全省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各地平台公司的业务转型,贵州省内各级国有资本逐步进入了传统的商业、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如何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显得至关重要。”石校瑜坦言,贵州要对标国内、国际优秀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聚焦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文旅融合等方面,纵向促进重点产业领域固链补链强链,横向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新发展格局中勇担重责、力挑大梁。
省人大代表、黎平县委副书记、县长崔华明带来面向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好消息:“2024年,黎平接待大湾区游客超百万,创历史新高;新增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
崔华明介绍,2024年,黎平县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转移,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项目和细分领域配套企业,加快实施13个“桥头堡”建设重点项目,健全完善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条件和功能。依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出圈”出彩: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61.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44亿元,其中接待粤港澳大湾区游客10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44亿元。
会场内外,汇聚着共谋发展的智慧,激荡着破浪前行的力量。代表委员们怀揣着2025年开放发展“路线图”、工作任务表,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新打算、新目标。纷纷表示,将以奋斗姿态投身实现蓝图的新征程。
省政协委员,贵州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平江表示,贵州正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中,贵州高速集团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聚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扎实做好“十五五”战略规划,推动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抢抓“双碳”发展机遇,大力拓展“交能融合”“交旅融合”,推动“光储充”一体化、分布式光伏、充换电站、西部陆海“氢走廊”等系列项目落地,为贵州交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省人大代表、岑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思红表示,岑巩县将立足县域农特产品资源优势,发挥“乡村外贸”首批试点县作用,继续开展出口单品培育,构建以思州柚为主导产业的“1+N”乡村外贸产业体系,以品带品,带动州内及全省柚子、柑橘、茶叶、金秋梨、果干、肉牛、黑毛猪等产品走出国门,拓宽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以“乡村外贸”助推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全省加快对外开放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