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悠悠民生事,枝叶总关情。

“站随人走”,“家门外”就业更顺畅;“五子”同落,“留下来”就业更安心。

顶尖医院落户,一流专家引进,病有良医;打造县域医共体,服务资源下沉,病有所医。

完善服务制度,出台政策措施,老有所养;发展社区服务,实施提升行动,老有善养。

…………

近年来,贵州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织牢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进来的老乡,请点击屏幕右下角,就可以查看招聘信息了,这里面公司企业岗位多、待遇好,欢迎大家选择。”在东南州榕江县就业直播间,工作人员通过广泛调研摸底,征集企业引才和用工需求,并邀请县域“乡村主播”做客直播间,线上推介招聘岗位信息,帮助求职群众寻求合适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基。

贵州大力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对内对外双向发力,托举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贵州跨省务工农村劳动力常年动态保持在600万人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就业“基本盘”。

对外,如何稳住“家门外”的就业基本盘,让群众把外出务工这碗饭端得更牢?

我省在黔籍外出务工人员分布较集中的省份,建成驻外劳务协作站138个,实时掌握外出务工人员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站随人走”,多层次的服务,让更多外出务工群众稳在当地、稳在企业、稳在岗位、稳定增收,“家门外”就业更畅。

对内,如何新增就业岗位,让“留下来”更稳?

贵州“减”负稳就业、“拓”岗促就业、“创”业带就业、“提”技助就业、“兜”底保就业,“减、拓、创、提、兜”“五子”同落,让“留下来”的群众安心。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0.91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省外务工规模稳定在600万人左右,全省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卫生健康关乎民生福祉。

2024年7月,55岁的王德平在黔南州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做了膝关节单科置换手术,手术8天后就能出院。近年来,贵州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逐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显著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改善。

举全省之力,贵州把顶尖医院、一流专家引进贵州。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全部落户开诊,成为贵州省医疗工作的重要力量,省级疑难重症救治水平快速提高。

推进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疗资源布局更均衡,市(州)级大病诊疗能力不断提升。

81个县(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级常见病治疗能力增强。

打造了1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乡级医疗卫生服务基础不断夯实。

出台实施一系列强基层重大举措,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同时持续夯实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织牢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我们年龄大了,在家难以得到专业的照护,入住养老院两年来,我们很满意。”2024年12月24日,在贵阳工商养老矿山苑里,80多岁的熊爷爷和李奶奶正在观看喜爱的电视连续剧。

老有所养、老有善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省从完善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标准化养老机构、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拓展基本养老服务等方面发力,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善养。

出台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

打造标准化养老机构。组织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监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确保服务品质持续稳定提升,2021年以来已建成287个。

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2014年至2021年已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93.3%。

开展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累计建设1.2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2.3万人次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拓展基本养老服务。明确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和照料护理服务等19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全面覆盖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16个项目。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多彩贵州不断书写新的民生答卷。(记者 黄军)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