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5家项目医院累计门诊319.9万人次、今年以来全省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助力677万人稳定就业、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24.7万人……数据背后所反映的是我省扎实的民生工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医疗、就业、民生保障等系统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2024年,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构建五级医疗 群众健康有保障
今年74岁的罗安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是遵义市习水县习酒镇大湾村村医王端的重点关注对象。
冬日,记者随王端上门慢病随访,“最近身体情况如何?有没有不舒服呀?”刚进屋,王端关切打招呼。
“你来了,快请坐!”和屋外严寒截然不同,屋内炉火烧得旺旺的,还有罗安美一家的热情,“有你定期健康检查,能吃能喝能走能睡,身体硬朗着呢!”罗安美不紧不慢地说,王医生每隔十几天都会做健康检查,不仅医术好,服务还很周到。
家门口就能看病开药,还有健康监测,在我省像罗安美一样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还有很多。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逐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显著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改善——
贵州举全省之力把顶尖医院、一流专家引进贵州,在贵阳、毕节等地选址合作共建了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在六盘水、安顺等6个市(州)推进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全省81个县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3个;累计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150个;全省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目前,我省共投入财政资金39.19亿元,出台保障政策58项,支持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开诊运行,累计门诊319.9万人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602项,开展疑难手术8.78万例。
推动就业稳岗 稳住外出务工基本盘
“工作还挺满意的!”前不久,通过培训获得在广东富华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就业机会,黔东南州麻江县贤昌镇新场村村民周莫才对政府提供的就业机遇很是认可,“感谢人社部门提供这次焊工培训机会,还专门安排车送到公司上班,包吃包住,每月能领到四五千元的工资。”
为切实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增强转移就业的稳定性,麻江县人社部门主动作为,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积极对接,与佛山市南海区达成技能培训协议,根据南海区及周边城市用工需求,组织开展育婴员、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班,以定岗式培训提高职业技能,以定向输出实现稳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贵州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高位谋划,高效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1至10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9.48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省外务工618万人,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围绕“稳民生保就业”工作,我省成立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建立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两项重点工作机制;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对重点群体创业在贷款等多方面给予帮扶助力,深入实施“四项”培训工程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
此外,贵州建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8个,共服务各类就业人员543.4万人次,为9万余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全年提供就业岗位100.8万个,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做实民生兜底 厚植民生福祉
这个寒冷的冬天,遵义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村民李甫荣心里是暖的。
2年前,李甫荣因病丧失重体力劳动能力,致使家庭困难,今年又因地陷房屋垮塌。针对此情况,赤水市多部门持续对其开展综合救助——被纳入低保保障范围,正读高中的女儿每年有了1900元的资助,妻子通过在家养殖,申请到了帮扶资金、养殖补贴等1万余元,在赤水市住建局帮助下,家里房屋及时得到改造,一家人住上了安全的房子。“要不是有你们的帮助,我们家房屋不可能这么快完工。”李甫荣由衷向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近年来,贵州紧紧围绕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目标,构建起的全方位、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多个方面,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为让困难群众获得及时精准救助,贵州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整合多部门数据资源,对困难群众进行精准画像。通过民政、公安、人社、税务等部门的数据联动,准确掌握困难家庭的收入、财产、就业等情况,确保救助资源真正流向最需要的人群。
同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拓宽监测群体。今年,我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新增设置了工会困难职工监测预警功能,现已实现与15部门24类数据的常态化共享比对。
我省还制发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健全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加强动态监测,对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状况,特别是生活困难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进行预警开展救助。
……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一项项政策和举措的相互交织、协同发力,贵州在守住兜牢民生底线上,形成一张密织的安全网,兜住了困难群众生活的底线。截至目前,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24.7万人、特困人员12万人,共认定监测低保边缘人口35.6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9.4万人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