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稳面积增单产,我省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摘要:今年贵州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坚持稳面积、增单产,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提升粮油生产、储备、加工能力,扎实推进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六大工程”。

 

当下,贵大地“丰”景无限,各地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迈入冲刺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时期。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如何让“一地生多金、多生金”?

贵州粮食安全“压舱石”越来越稳,面积、单产提升,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均离不开政策给力、科技发力、农人努力。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聚焦“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统筹谋划、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油料产能提升等“六大工程”,各项工作环环紧扣,在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基础上,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扛稳“国之大者”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黔西北乌蒙高原腹地,威宁自治县被誉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串联起一条“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覆盖制种、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土疙瘩”变成农民致富的“黄金豆”。

今年7月,碧江区2000亩鲜食玉米不但迎来了大丰收,还卖了个好价钱,正迈向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种植主体通过零售批发和网络直播带货销售,同时探索出“秸秆喂羊、羊粪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

今年以来,贵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制定《贵州省2024年粮油生产工作方案》《贵州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召开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全省春耕备耕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会,进一步聚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等有力举措,装满“米袋子”、拎稳“油瓶子”,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力争粮食平均单产提升,水稻、玉米、高粱、马铃薯等主要粮油平均亩产提升,在实践中探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良策。

每年,贵州粮粮食生产按季节依次分为夏粮、秋粮。今年上半年,好政策的“春风雨露”,滋润全省小麦、马铃薯、油菜等夏季粮油作物春季田管到夏季收获的全过程。夏收期间,贵州各地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努力实现夏季粮油生产目标。

回顾夏粮生产,稳产增产,得益于新观念、新手段不断涌现田间地头,一件件新鲜事不再新鲜,擦亮着农业现代化的底色。

今年春耕期间,大方县马场镇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基地首次将北斗导航应用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播种作业上,作业人员只需在小屏幕上设置地块信息,即可获取位置信息,实现精准作业。不止大方县,在威宁自治县中垦薯业马铃薯种薯培育基地,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看天吃饭到看屏育种,数字技术一次性解决了培育基地管理、智能化操控及安全防范等多个问题,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

来自我省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夏食生产稳步推进,夏粮产量239.34万吨,夏粮单产有所提升,比上年增加3.41公斤/亩。夏粮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贵州大地上徐徐铺开广袤田铺陈一幅秋收图。沉甸甸的收获映红农户笑脸。

立秋已过,在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岑巩县,4万多亩水稻制种基地陆续成熟,迎来开镰收割。广大农户抢抓晴好天气,机械化开展收割、烘干作业,确保颗粒归仓,为粮食安全提供源头保障。

8月底,罗甸县沫阳镇红星村金黄色的稻田里,饱满的稻穗迎风摇曳。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德信满头大汗穿梭在田间,指挥收割机收割水稻。

红星村地处罗甸县重点打造的“羊场大米”种植核心区,出产的水稻兼具高产、优质等优势。“机械化收割了不得,各道工序一气呵成,十几分钟就可收割一亩多稻谷,省时省力,不误农时。水稻丰收信心足。”聊起今年的水稻收成,罗德信打开了话匣子。

一句“水稻丰收信心足”,罗德信的话道出广大种粮农民的心声。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贵州各地落在实处、干在深处,全省各地正因地制宜提高水稻单产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粮食生产逐步迈向机械化作业,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今年,农业现代化的春风继续吹向大山深处,乡亲们挑稳了“金扁担”。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种粮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耘沃野田畴,新型职业农民在稳粮扩油中发挥骨干作用,为端稳饭碗贡献力量。

攥紧“四良融合”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8月27日,走进岑巩县天马镇天马村罗家寨水稻制种基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一颗颗金黄的稻粒顺着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下,随后稻粒又被送到村里的产地种子生产加工服务分中心。

今年村合作社种植的制种水稻,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 10万元左右。”天马村文书、村委委员杨志江介绍,村合作社通过集中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组织方式种植了240亩制种水稻。

小小的一粒种子,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贵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玉米、水稻、油菜、高粱等良种攻关,取得显著成效。引进水稻高代育种材料,加快水稻品种选育速度,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深化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团队合作,强化种业基地建设,推进岑巩水稻制种面积4万亩以上、仁怀高粱制种面积1.5万亩以上、黔南州长顺油菜制种收储1.9万亩。筛选发布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主推品种,因地制宜推广主导品种,推动水稻、玉米、油菜种植面积排名前 10 主推品种推广和换代。聚焦关键节点,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市场抽检,把牢种子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确保用种安全。

播下良种,还需良法、良机、良田的支撑,今年,贵州抓住良种核心,用好良法手段,配好良机支撑,打好良田基础,“四良”深度融合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

用好良法手段,奋力实现效益提升——

今年,贵州积极推动良法良技保障粮食安全,制定了《贵州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 动 实 施 方 案 (2024—2026年)》。在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示范县推广钵苗、毯苗等方式集中育秧,在优质稻地区实现订单化集中育秧,提升种苗质量。

全省各地以党政领导领办示范田为抓手,因地制宜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科学施肥技术,缓控释肥料、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及种肥同播机、侧深施肥机、喷肥无人机等新机具,助力增产增收。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和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促进绿色防控措施大面积推广应用。

配好良机支撑,努力筑牢增产保障——

创新“良法”是为土地增收做“加法”,机械化的普及则在为人工劳作做“减法”。

在印江自治县,1200 亩集中连片的红缨子高粱层层叠叠随风摇曳。两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收割、摘穗、脱粒、秸秆粉碎、装车,一气呵成。黔西市富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打开遥控器,输入作业编号,满载药液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田间匀速飞行……

“一架植保无人机一天作业面积可达300亩左右,是人工效率的20倍以上,高效快捷。”合作社负责人杜苏林告诉记者,合作社经过 4 年发展,拥有实用型装备 148台套。

今年,贵州将在 46 个水稻生产大县大力推广全程生产机械化,在 36 个油菜主产县示范推广集中育苗、移栽、收割等农机具,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推广播种施肥一体机、收获机等农机。全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积极推广“农机托管+综合农事”等服务模式和“贵州智能农机云”平台,精心打造农机示范点280个。

打好良田基础,全力守好粮食命脉——

良田有保障,粮食才满仓。

“为保障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高标准农田的大面积建成必不可少。”2023 年,贵州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近 200万亩,完成率 109.2%。前不久,由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6部门组成的调研指导组,在全省各地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开展调研。

调研组走进盘州市保田镇五棚村,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让机械化插秧成为常态。去年底,保田镇完成了 5.9 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老百姓的“巴掌地”终于连散成片,还修建了机耕道、灌溉水渠和排洪设施,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盘州市保田镇五棚村种植大户侯引顶告诉记者:“我今年种红米省时省力产量高,农机直接开进田地作业,一亩地的收益近5000元。”

近年来,全省各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再加上农机技术、优质种子、专业人才等多方面的加持,现代化耕作方式得到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守好“贵州粮仓”

夺取粮食丰产丰收

秋来金风起,丰收正当时。贵州大地喜迎丰收,农技人员正在田间地头准备测产,用技术服务确保粮食丰收、颗粒归仓。

德江县稳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今年完成了2.4万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预计玉米总产量约 1017 万吨,增收大豆192万吨左右;遵义市取得新突破,籽粒玉米亩产量首次突破 1000 公斤,为有史以来黔北地区最高产量,也是全省目前最高产量;黔西南州传来好消息,水稻百亩方高产示范点平均亩产 981.83 公斤,其中最高田块样本点折合亩产达1174.16 公斤,创贵州水稻单产新纪录……伴随着稻油轮作、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稻+渔、瓜菜轮作等生产模式,在全省大范围推广,“一地生多金、多生金”的实践不止于此,可谓是捷报频传。

这离不开人才兴粮纵深推进,实现“四良”深度融合,归根结底还需要人才去实践。

揭榜挂帅,奔赴田间。今年,贵州抓好夏管技术服务和秋收秋种,发挥省级粮油专家指导组和农技人员“揭榜挂帅”作用,指导市县充分用好防灾减灾专项资金,聚焦全省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深化农气会商,狠抓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

而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贵州激发农民主观能动性,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贵州持续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635 工作机制”,充分发动农民深度参与项目设计、施工、监管、验收、管护等各个环节,压实参建单位责任,确保高标准农田建一块、成一块。

在贵州广大农村,一位位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乡村人才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有力执行。全省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仅2023年,全省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2.37万人次,认定乡村工匠3326名,培育“头雁”780人,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带头人801人、高素质农民27759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担当贵州粮食产业的“尖兵”。

8月20日,播州区阳光灿烂,农机轰隆作业,2024年全省玉米和水稻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大监测活动暨节约粮食反食品浪费进乡村活动火热举行。来自黔西市的农机选手杜苏林代表毕节市参赛,最终荣获一等奖。

杜苏林是黔西市富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黔西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带头人,今年年初荣获国家农业农村部首批“土专家”称号。合作社成立以来,杜苏林带领合作社的社员们,完成农田翻耕耙地40万余亩,机播3万余亩、植保15万余亩、粮食收获20万余亩,作业范围涵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可独立承担水稻、油菜、小麦、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六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任务。

如今,一大批“杜苏林式”的新型农民,汇聚合力端稳“饭碗”贡献力量。贵州全方位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力以赴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稳固农业基本盘。

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多年来,贵州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粮食丰收的连台好戏渐次拉开大幕,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真实写照。

全省各地各部门压实责任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单产提升潜力,确保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力争再迎一个五谷丰登的丰收年,交出一份圆满的丰收答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皓 邓钺洁 向淳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