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8月27日电(卢志佳 周远钢 刘昌馀)依托大数据提升预防交通事故的能力,打造智慧交管新模式,为民众出行提供坚实保障;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优化运输路线,降低物流成本;构建道路健康监测体系,实时监测预警,让每一条道路都更加“健康”……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近年来正通过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交通、物流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在群山间铺就一条智慧“黔途”。
大数据让通行更安全
随着贵州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以及全省立体高速交通格局的不断优化,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车辆大量涌入贵州,省内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屡创同期新高,并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针对人、车、路等交通安全要素爆发式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确保游客车辆进得来、出得去、走得通,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抢抓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助推公安交管工作机遇,依托贵州公安交通管理防控态势感知平台,研发了“全省高速公路车辆运行态势”模块,通过融合高速公路交警卡口、交通ETC、高速公路服务区卡口、收费站匝道卡口数据,建立分析预警模型,绘制“全省高速公路车辆实时运行一张图”,实现“车辆信息一车一档”“驾驶人信息一人一档”“车辆轨迹一程一档”实时查询分析。
“通过整合交通、三大运营商、气象部门、地图软件数据信息,我们可以掌握车辆从哪里来、去到哪里,并且可以了解哪些高速路段发生了交通事故、有极端天气等,我们再将这些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地方指挥中心以及地图软件运营商,地方指挥中心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调度路面执勤民警开展交通管控,驾驶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地图软件掌握路况信息。”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科技处民警介绍,有针对性地进行态势研判和指挥管控,提升预防交通事故的能力。
近年来,“村超”“村BA”火爆出圈,车流量大增,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以榕江、台江中心区域卡口、视频监控设备为前端感知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既为省、市、县三级公安交通情报指挥中心管控分流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各地来黔的车辆营造良好的通行环境。同时,对进入榕江、台江地区的“两客一危”车辆进行全方位管控,实行事前动态精准管控、事中推送安全提示短信、事后向所属企业通报的闭环管理。
接下来,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将抢抓贵州发展大数据机遇,以交通管理态势感知平台为基础,通过完善动态监测、常态研判、及时预警、精准预防机制,对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进行预测、预警、预防,动态分析路面交通警情,把握重点路段、时段出行特点及交通违法、事故情况,建立层级清晰、指挥高效的“情指行”一体化指挥体系,引导精准布警用警,打造“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
大数据让物流更高效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六马镇是镇宁蜂糖李原产地。这两年,镇宁蜂糖李因其优异的品质风行全国,小小的果子在当地发展成产值数十亿元的“甜蜜产业”。
蜂糖李热销季节,来自重庆的水果采购商陈本华守在六马镇,每天通过一款叫运满满的App,从各地调来货车,将蜂糖李发往全国各地水果批发市场。
“在平台上叫车快,车型多,无论在多偏僻的地方,都能及时叫到想用的车。”通过平台,陈本华每天调度3辆9.6米的大货车。“再也不用像原来的时候满大街去找车、问价、议价。”
运满满App是贵州本土企业满帮集团旗下的数字货运平台。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货运交易流程,满帮搭建了直连货主和司机的线上平台,实现了货主高效找车、司机快速找货,减少货车空驶率等目标。短短几年时间,满帮便发展为国内最大的数字货运平台。
近年来,贵州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万桥飞架,高速纵横,用完善的干线网络将千沟万壑织成“高速平原”。在贵州农村,通过长期持续投入,“四好农村路”连乡通村,总里程已达18.5万公里。
“贵州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们作为平台型企业,就是要搭建开放、透明、诚信的物流信息平台和社会‘公共运力池’,提高公路货运周转效率,降低公路物流运输成本。”满帮集团政府事务总经理胡洋介绍,除了蜂糖李,黔货通过满帮平台“出山”的案例还有很多,多年来,满帮以区域和产业帮扶为重点目标,专项资源支持贵州的茶叶、辣椒、刺梨、肉牛等特色农副产品更好地走出去。
胡洋介绍,满帮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平台上的货车司机信用等级进行划分,生成用户画像,致力于让守信者得到更多机会,推动行业进一步良性发展。
满帮集团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过去12个月,满帮平台履约活跃司机数量达到了398万,二季度平台履约单量达4910万单,创历史新高。
大数据让道路更“健康”
目前,贵州省已建成公路桥梁2.9万余座,其中高速公路桥梁1.6万余座。为提升管护水平,给大桥配备结构安全监测系统等数字化手段逐渐在行业内推广应用。贵州省已有百余座长大桥梁安装了桥梁结构监测系统并接入“贵州省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平台”。
2009年建成的坝陵河大桥,建成时为国内最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贵州高速集团的技术团队通过接入物联感知设备,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这座桥梁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管理。
据贵州高速集团所属贵州黔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黔通技术公司)科技信息监测部技术员胡媛媛介绍,通过该监测平台能实时接收到桥梁交通流量、支座位移、斜拉索索力、主梁震动等数据信息,有利于技术团队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做好预防性养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实时观测到桥梁的整体状况,当数据有报警,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去进行核查、维修。”
据了解,2024年至2025年,全国长大桥梁监测系统拟建设400余座,其中贵州80余座,约占全国18%。“安装上我们监测系统的大桥就如同有了一位24小时贴身的‘管家’,能够科学地、全天候地对大桥进行安全监控,对桥梁的安全状况评估更加科学精准。”贵州高速集团有关技术人员说。
为让高速公路健康高效运行,定期检测同样必不可少。
贵州高速集团从今年6月18日起首次在贵阳市乌当区羊昌互通D匝道桥运用了无人机开展高速公路定期检测工作。这也是贵州高速公路首次运用无人机开展定期检测。
黔通技术公司主要承担高速公路的定期检测工作,以往一线工作人员主要借助桥检车等检测工具,完成巡检至少需要近半年时间。如今,借助无人机技术,只需两月左右即可完成“定检”外业。
“借助无人机高清摄像头连续细致拍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现场识别蜂窝麻面、露筋、裂缝、桥梁支座滑移等9类桥体病害,检测人员可准确掌握桥梁构件的外观健康状况,为桥梁及时养护维修提供科学依据。”黔通技术公司副总经理沈兆坤介绍,综合现场检测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及设备成本等方面的考量,运用无人机后检测成本降低约20%。
截至7月底,黔通技术公司共在近百余座桥梁上开展了无人机定期检测,涉及2.35万延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