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在“矿”上做文章 在“精”上下功夫 “富矿精开”助推我省煤炭资源高质量发展

走进金沙县高坪镇鑫达露天煤矿,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响彻山谷。该煤矿自2022年9月16日开工建设以来,生产精煤110万吨,工程煤240万吨,已全部保供电煤,2023年度实现年产值13.6亿元。

立足煤炭“富矿”必须“精开”,我省深化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释放优质产能,力争到2025年,全省生产煤矿产能2.5亿吨,原煤产量1.8亿吨。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贵州正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筑牢煤炭产业保供之基,推动煤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高发展的“含绿量”,降低“含碳量”,和纷纷落地的重大项目有力助推我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筑牢煤炭保供基石

8月7日,走进位于毕节市西市的贵州豫能新田煤矿智能调度室中心,智能大屏上正显示着该矿各个工作面的实时情况,“7月份我们商品煤产量达9万多吨,创历史新高。”新田煤矿矿长张高青介绍,该矿于2014年建成投产,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每年。

“年投入这套智慧化系统后,大大提高了我们矿的生产能力。井下是机械化无人开采,井上智慧控制室只需人工开关按钮就能智慧这些无人机械进行工作,实现了煤矿开采的智能化,杜绝了安全隐患,还大大提高了煤矿产量。”机电部主任师分管智能化工作的朱贞贵说。原来人工采煤,每个月只能采到5至6万吨,现在实现智能化开采后,每月提高到了9至10万吨。2023年,该矿生产商品煤81.16万吨,营业收入7.45亿元以上,利润2.56亿元。

该矿先后荣获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国家一级安全高效生产矿井、贵州省首家“三区联动”抽采煤层气瓦斯试点单位、毕节市5G智慧矿山建设示范单位等各类荣誉80余项。

从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在毕节黔西南六盘水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加快煤层气、页岩气等勘探开发利用等七个方面加快能源产业发展。新田煤矿抢抓机遇,继续提升产能,提高效益,决定在“十四五”期间进行210万吨每年技改项目,目前已完成210万吨每年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并取得贵州省能源局扩能批复,目前技改项目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

据悉,该矿210万吨每年技改项目工程建设工期为48个月,计划在2026年实施完成。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能90万吨,项目投产后正常生产年销售收入预计新增6.75亿元。聚焦主责主业,筑牢煤炭保供基石,助力“富矿精开”,贵州豫能新田煤矿,在煤炭生产、瓦斯治理开发利用、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黔西市贵州豫能新田煤矿于2022年建成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智能煤矿示范项目,标志着毕节市煤矿迈入了智能化时代。毕节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入推进大数据与煤矿实体深度融合,大力实施煤矿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为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截至2023年10月,该市累计建成智能采、掘工作面36个,机器人示范应用项目1个、智能煤矿1个、5G示范项目2个。一个个智慧化煤矿的建设,让毕节市的煤炭产量不断提升,2023年该市煤炭产量达吨,位居全省第一,为我省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的煤炭安全保供打下坚实基础。

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 资源价值“吃干榨净”

据悉,我省查明煤炭保有资源量799亿吨,居全国第5位,依托丰富的煤矿资源,我省的煤正在成为现代化工的重要原料。我省煤化工产业已具备较好的上游产业基础,形成了以煤焦化、煤制合成氨、尿素等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等为重点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现有煤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六盘水、毕节和黔西南等地。

在光资源较充沛的黔西南州,不仅清洁能源发展势头好,该州的煤炭资源也丰富,现有煤炭资源保有储量90.83亿吨,远景储量206.66亿吨,位居全省第三位;煤炭、电网是该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最突出的比较优势。

2023年,位于黔西南州的贵州路兴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阳极碳素产量48.07万吨,较设计产能45万吨多8.07万吨,完成58万吨阳极碳素销售量,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共生产电解铝液约45万吨,创造产值超过71亿元,同比增长29%。

这一组组数据,呈现出过去一年该州发展铝及铝加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而煤炭是这条产业集群线上的第一环,煤炭转化为电并入地方电网,输送到工业园区再吸引以铝为中心的上下游企业不断聚集,最终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近日,走进黔希化工乙二醇厂中央控制室,近30台电脑屏幕上分别显示着DMO合成、DMO精馏、乙二醇合成、乙二醇精馏等各个单元的生产情况。“这里是工厂的大脑,精准控制着整个厂区的设备和工序。”该厂厂长郭全伟介绍说,如果生产数据显示偏差,控制台就会发出警告,让技术人员及时调整校正。

黔希化工是“千企改造”省级龙头企业,以生产聚酯级乙二醇为主,年产优等品乙二醇30万吨。过去一年,黔希化工在系统优化、选煤配煤、节能技改等方面持续发力,谋“变”焕“新”成效凸显。1-7月,该公司乙二醇产量完成16.84万吨,同比上升20.42%;营业收入7.2亿元,同比升34.64%。

该公司积极抢抓新能源发展契机,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战略转型,不断拓展下游产业链,成功从单一的乙二醇生产企业向配套平台和参股投资双转型。

在离黔希化工不远的上海蕙黔新材料公司,技术副总汪俊说,黔希化工的配套公用工程系统和公司所需上游产品碳酸二甲酯可让公司就地取材很是方便。他表示,正是看中了黔西市逐渐成形的化工产业链,2021年,该公司带着资金和技术落地黔西,建成了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的生产线,去年11月已正式投产。

“我们生产所需煤资源基本来自离公司不远的贵州豫能新田煤矿。”黔希化工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该公司的带动下,蕙黔新材料、黔孚气体(贵州)有限公司等一批现代化工企业相继落户黔西,已初步形成一个上下游产业链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产业集群。

串珠成链又延链强链 重大项目加快上马

2023年12月21日,贵州能源集团总投资198亿元的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在六盘水市水城区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200万吨/年煤焦化项目、焦炉煤气制天然气(SNG)项目、配套800万吨/年铁路货场专用线项目和24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

贵州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在保障电煤供应的同时,在精深加工上发力,着重推进建设煤焦化及相关苯加氢、LNG等循环经济产业,对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对化工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将助力构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2023年,我省日均原煤产量达40万吨以上,煤炭能源安全“压舱石”作用充分彰显。以龙头为牵引,我省组建贵州能源集团,打造了省内首家资产超千亿的全国清洁能源供应商和全国一流能源企业,聚力“煤电气化”保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我省加快形成一批煤化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间的耦合度。

今年5月,位于六枝的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号焦炉焦炭已顺利出炉,标志着项目由建设期正式转入生产期,向全面投产迈出实质一步。

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将以煤焦化为引擎,每年产出优质冶金焦380万吨,同时联动高纯氢、LNG、合成氨、液态二氧化碳等精深加工装置,并向下游布局硝基复合肥、煤焦油精深加工、苯加氢、医药中间体等项目,预计产值可达200亿元。

按照相关规划,贵州还将持续鼓励跨行业、跨地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大力推动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盐化工、磷化工、氟化工等产业的共生耦合,延伸产业链。

力争到2025年,全省煤化工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新型煤化工产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煤制烯烃、乙二醇及后加工产业链基本形成。

今年6月,贵州(盛义信能源)盘州煤-焦-化-综合能源循环经济项目正式启动。据悉,该项目由山西盛义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09亿元,包含年产1500万吨智能化煤矿、320万吨煤焦化、20万吨合成氨、15万吨液化天然气、20万吨苯加氢等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10亿元以上。

下一步,该公司将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努力打造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化煤化工园区,并通过综合能源基地、煤焦化、物流三个板块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带动力。

一个个煤化工重大项目加快上马,串珠成链、延链强链成为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力抓手,助力“富矿精开”,推动我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