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已为我国空间站、飞船、卫星、飞机等研制了几千种产品,国产化关键技术的多年累积,使这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企业在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务实施中,变得不可或缺。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越来越多如林泉电机的企业主动作为,成长为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一季度,贵州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78.2%,电子元件增长44.2%,集成电路增长16.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贵州明确,到2027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以上。
加大产业投资力度
4月29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十四五”重大能源保供项目推进启动会的同时,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贵州普安电厂100万千瓦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同步启动。
强化能源央企使命担当,国家电投在黔投资的这一百万千瓦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工程,将为贵州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支撑力不仅源自规模效应,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也让产业发展得以“强筋健骨”。
中电(普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项目的运营主体,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加强,首创性发明的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方法、高效SNCR脱硝技术、捞渣机渣量数据采集系统等,不仅服务项目运营,更有效赋能电力行业节能降耗。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把先天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贵州医药健康产业的探索也步履不停。
4月底,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显示,企业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大增185.9%,特别是今年以来已有多个科研项目取得进展,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糖宁通络”系列研究课题已成功结题,公司正积极开展“糖宁通络片”新药申报工作。
贵州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主导作用,重点发展中医药民族药、化学药生物药产业,以创新技术快速推动成果产业化、效益化,一季度,全省医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2.1%。
加速激发产业动能
凭借26万吨磷酸铁锂、磷酸铁年产能,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成为贵州锂电正极材料头部企业。4月,行业磷酸铁锂出货量创新高,为贵州裕能全年发展增势。
新能源产业事关绿色低碳转型和未来发展,贵州因地制宜抢抓“风口”,聚焦“一核两区”规划布局,围绕“动力+储能”双赛道,推动“电动贵州”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影响力不断提升,一季度,全省新能源汽车供需两旺,产量和零售额分别增长178.2%和24.7%。
自去年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启动以来,中国中车集团旗下在黔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竞速新兴产业赛道。
该集团旗下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混合基质膜及元件规模化生产技术与产品,实现了膜材料高端产品国产化,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集团旗下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在国内植物纤维业务中占据领先地位。
国务院国资委已把“战新业务能力”作为衡量央企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央企提出要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
“我们将参考中央企业做法,结合贵州国有企业实际,支持科技含量高、基础支撑作用大、正向外溢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我省‘富矿精开’‘电动贵州’‘六大科技战略行动’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贵州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说。
聚力协同释放增量
年初,受锂价波动影响,当锂电产业链上企业还在观望未来态势时,主营锰酸锂生产的贵州百斯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已铺开了今年的技改扩能项目。
百斯特把用于烧结的生产设备从辊道窑升级为隧道窑,企业产能从5000吨扩大到20000吨,出货效率更高,产品能耗降低了30%,一季度产值达6620.2万元,超出发展预期。
百斯特所处的大龙经济开发区是铜仁新型功能材料集群的核心区,“用精锰矿”四个字,支撑了这里的产业集群一跃向“新”,成为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现在,依托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四氧化三锰、碳酸锂,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解二氧化锰,百斯特不出园区,就能获得生产原料,仅运费一项,就为企业年均节省500万元。
贵州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到2027年,形成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能源等3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酱香白酒、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3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以产兴业,以“群”聚能。(记者 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