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仁怀市苍龙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水塘分院投入使用,这是村卫生室改造升级的新医院。
开诊第一天,患有肾结石的罗怀兰老人就办理了住院,以往,她要到10多公里外的乡镇卫生院去检查治疗。她告诉记者,她晕车,一坐要呕,以前去医院走路要两三个小时,现在村里就能住院输液,少费好多力,真的方便。
几十平方米的村卫生室变为500平方米的分院,不仅配备的药品从100多种增加到300多种,还新增了超声、全自动生化仪等检测设备,由乡镇卫生院医生与村医一同坐诊。
沈仕伦在村里行医十多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老中医,就医条件的改善,也让他看病更有底气。他告诉记者,以前打不了针、输不了液,只能开些一般的感冒药,有这个环境,就可以放开手脚,很多种内科病,只要是慢性的都可以看。
“水塘分院覆盖有12000人左右,多数是老人和小孩。从医院的人才队伍和服务的扩展方面做了提升,病人可以在这里享受住院报销,一站式的服务结算。”王红月介绍到。
在距离县城较远、常住人口较多的乡镇,贵州则依托县级医院带动乡镇卫生院,近两年建设完成了10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次中心按照二级综合医院的标准,向周边乡镇卫生院提供技术指导,仁怀市茅坝镇卫生院就是其中之一。在医院,医生正对一位进食困难的老人进行胃镜检查,一年前,这样的检查只能到28公里外的县级医院去做。
柯尊香告诉记者,他们和父亲去一趟城区,来回路费就要100多,这里检查胃镜,走路就可以过来,节省了很多费用。
县域医疗次中心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和康复护理,并能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症提供急诊急救和转诊。依托县域次中心建设,这里去年购置了多层螺旋CT、麻醉机、无痛胃镜等先进设备,由仁怀市人民医院派驻专家指导开展了40多台二三级手术。
陈波是仁怀市人民医院派驻到茅坝镇卫生院开展胃镜检查及手术的医生,他告诉记者,专家组成员对茅坝卫生院的医疗卫生人员一对一地指导,今年总院和茅坝卫生院达到了病例检查、影像学诊断、医学检验等五大中心的资源共享互认。
“医疗技术一步一步地提升,分级诊疗,目前我们能够初步诊治和识别的常见病种数达到136种,收治住院病种数110种,2023年,医疗业务总收入1059.2万元,同比增长30%。”杨华介绍到。
五级医疗体系,也为大病患者争取了救治时间。在仁怀市人民医院,患者方顺华经过救治脱离了危险。几天前,他在茅坝镇卫生院做胃镜检查,发现情况危急,当即开通绿色通道转向上级医院。“经过医共体和我们当地的医院建立比较紧密的联系,检查上进行信息的共享,急诊的绿色通道,至少会节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陈华甫介绍到。
方思常告诉记者,在市医院对接好,父亲到医院10来分钟就把住院办理了。
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贵州已建设143个医共体,覆盖1500多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提供坚实保障。
“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以来,我们医院下派专家团队8批次,共计157人,累计开展新项目新技术40多项,达到医疗资源共享,让我们县级医疗能够收治一些更重的更急的疾病。”陈静华介绍到。
“去年,我们的县域就诊率达到了85.57%,我们又启动了党建医共体,由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的支部与我们乡镇卫生院的支部建立对子,确保医务人员真正地沉得下去,基层的医疗水平强起来,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员。”曹伟介绍到。
目前,贵州基本构建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获批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并全部开诊运营,推进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省有2万多个村卫生室、合格村医2.9万人,动态消除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确保了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记者 邹磊磊(实习)
仁怀融媒 黎红雪
记者: 田婷婷 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