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贵州: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环节——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成果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技术与需求的紧密对接。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举措。为让科技成果“转得快”也“转得好”,贵州创新科技政策协调机制,深入探访创新主体技术发展需求,剪断阻碍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细绳子”,推进政府、企业、高校、院所、融资机构等多重力量相互交融、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畅通转化渠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3月15日,省委主要领导在贵阳市调研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贵州落地转化。

需求协同 对接产业谋创新

航空航天用紧固件精密制造,高镍及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生产技术,钛基合金、硬质合金制造技术,酱香型白酒真实属性精准鉴别技术……去年底,在贵州省科技厅主办的中南大学科技成果对接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贵州赛区要素对接活动上,遵义高新区发布40余项技术需求,涵盖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健康医药、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为推动技术合作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我们持续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遵义高新区科学技术处处长汪玉龙说。

依托梅岭电源、容百锂电、志喜科技等企业,遵义高新区通过“科技入”引入省外先进技术团队,建成了以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个,形成了以先进金属材料和新型能源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2016年,中南大学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6月16日,中南大学与贵阳签订了《中南大学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技术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日前,上海大学博士团队与贵州年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共促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推产业智慧化发展。

年轮科技主要致力于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通过数智科技打通贵州特色产业链,形成产、供、销服务闭环。此次与上海大学博士团队开展合作,将为企业更好赋能实体经济智慧化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重点在新材料以及磷石膏等废渣固渣利用产业方面加强产学研结合,更好服务实体企业,把技术转化成为市场成果。

上海大学博士团队博士后张波说:“我们希望把现在的技术成果,包括新材料、视觉识别、磷石膏固体废弃物科研成果,通过年轮科技,能够正确落地、正确找到市场,实现经济效益。”

为积极推进“科技入黔”助力贵州创新发展,贵州已经与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签订协议,进行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通过搭建贵州省技术交易市场、加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金融协同支持成果转化等举措,提供全周期、全过程、一站式创新服务。

技术协同 蓄力现实生产力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我们聚焦微特电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强说。

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共同组建,是我国精密微特电机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平台。

陈强说,中心主导组建了贵州省精密微特电机一条龙产业链,还通过极端环境电机、高温电机、高速发电机等的需求牵引,带动行业产业链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进步,推动了主控芯片、功率器件、高精度编码器、特种轴承等元器件取得重大突破。

“新型工业化本质上是要重构竞争力,发挥知识、技术、人力资本、数据等高级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塑造出行业的新优势,从而进一步蓄力新型工业化。”陈强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黔南高新区位于素有“亚洲磷都”美誉的福泉市,现有探明磷矿资源储量11亿吨,远景储量达30亿吨,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产业基地之一。黔南高新区将积极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引导更多企业加强与行业领域内顶尖院校科研团队合作,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发展质效。

“希望通过‘科技入黔’,邀请专家团队对园区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帮扶,有效解决企业在生产工艺、固废处置、上下游配套等方面困难,加快推动园区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事务办专员胡德庚说。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贵州积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2023年,全省科技成果普查对省内20所省属本科院校、71家科研院所、27家市场化方式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500家各行业领域的重点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旨在疏解贵州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堵点,促进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金融协同 赋能企业创新

在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共有4条生产线,每条线上配有2个大型原料罐。通过有机溶剂的二次加工,通过计量罐转到混合釜进行搅拌混合,每天的成品产量15到18吨左右,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量生产。

过滤、检测、配比、混合……通过一系列工序,锂电池电解液成品便可灌装入库、走下生产线,分销迈向西南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等地区。

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明星说,公司是一家从事锂电池电解液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型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储能、5G基站、3C数码电子等领域。

2017年,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贵州产能最大的锂电池电解液生产企业。目前,已经建成一期4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20000吨电解液,总投资1.3亿元,占地约2万平方米。

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型电解液添加剂已成为行业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所在,然而资金成为困扰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子”。

在了解到科技型企业技术开发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后,企业获得省科技厅与邮储银行探索的首批“成果转化贷”。

2023年11月,兴锂二期正式开工,规划建设年产30万吨电解液生产总部基地,投产后预计总产值可突破10亿元。目前,公司拟新建一条年产5000吨电解液的生产线,项目预计2024年5月完成建设,正式投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6000万元。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2023年,省科技厅通过建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协调机制等,剪断束缚科技成果转化的“细绳子”,建立科技金融协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让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创新赋能三次产业成效明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赵旭婉婷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