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小鸟飞一飞……”初冬时节,在仁怀市仁人爱幼托育中心,托育老师吴珊正带着小朋友唱歌。餐桌旁,小朋友在保育员的照料下,手拿勺子吃饭。阅读区内,大班小朋友在保育老师的带领下,津津有味阅读儿童绘本。活动室内,滑梯上不时传来孩子们的笑声……
托育已经成了不少家长解决“带娃难题”的一项选择。价格普惠、服务多样、设施齐全的托育机构已成为我省部分婴幼儿的成长乐园。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问需于民,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推动优生优育指导工作,着力提高优生优育、幼有所育服务水平,不断完善生育服务体系,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生育服务的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广大家庭和谐幸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优生 提升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
11月11日,贵州省第三届出生缺陷防控论坛在贵阳举行。当天,来自国内外12名出生缺陷防治领域的知名专家现场授课。他们针对科技赋能出生缺陷高质量发展、染色体异常的描述与结果判读、基因组医学时代的出生缺陷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和案例解析,就前沿技术及相关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经验交流和探讨。
出生缺陷主要是指婴幼儿在出生之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器官功能、代谢等方面出现的异常。产前筛查和诊断是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环节,影响着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提升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至关重要。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赵丹青说:“提升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可以提高孕期出生缺陷的发现率和干预率,从而避免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的发生。”
北京协和医院、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秘书长田庄说:“专家授课将推进贵州省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建设,推动产前筛查、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升贵州省的出生缺陷防治能力和水平。”
优育 提高托育机构数量和质量
深秋时节,二孩妈妈陈娇下班后从托育中心接儿子姜禹安回家。路上,孩子捡起飘落的枫叶,突然说:“妈妈,这是秋天。”这让陈娇十分好奇,“这是从哪学的?”
原来在仁人爱幼托育中心,老师开展了结合气候拾捡树叶的特色课。“托育机构对孩子做了很好的启蒙教育和习惯培养。”陈娇说,“几个月的托育,儿子逐渐发生变化,从需要喂饭到独立吃饭、从依赖哄睡到作息规律……孩子越来越让我省心了。”
姜禹安所在的仁人爱幼托育场所,此前为闲置状态,经过仁怀市政府专题会议商定,盘活闲置的国有企业房产作为托育场地。除此之外,仁怀市通过公建公营、托幼一体化、社会力量举办等多种模式为群众提供托育服务。
“我们多措并举增加托育机构和托位数,既调动、盘活了资源,还解决了群众带娃难题,提高了群众生育意愿。”仁怀市卫健局党委委员、市计生协专职副会长陈啟蛟说,近3年来,仁怀市新增托育机构13家,托位数1412个,其中普惠性托位数1272个。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托育工作,我省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贵州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每千人口托位数列为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指标和市县推动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卫生健康发展水平指标,按年度下达指标任务,全面统筹,系统推进。
“支持力度很大!”省卫生健康委人口与家庭处处长王振宇说,对照国家标准,我省将“十四五”时期千人口托位数指标从3个上调至4.5个,进一步扩大我省托育服务供给。已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累计2.2343亿元。同时我省制定了贯彻落实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任务清单,针对托育机构出台了房租减免措施、税费减免措施、社会保险支持措施、金融支持措施等优惠政策。同步指导推动各地出台支持婴幼儿照护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推进托育服务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省托育机构2422家,共有托位11.64万个。
机制 构筑起优生优育服务体系
在安顺市西秀区优生优育指导中心“音乐世界”教室,小小班的小朋友们时而坐成一圈拍手歌唱,时而站起来蹦蹦跳跳,玩得不亦乐乎。据悉,该中心是由西秀区计划生育协会、区妇幼保健院联合民营托育机构共同打造的区级优生优育指导中心项目点,主要为婴幼儿早期发展提供生长发育评估、科学饮食、科学育儿等咨询服务和专业指导。
2021年,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省计生协印发通知,要求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优生优育指导中心;2022年,印发《贵州省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建设指南(试行)》,要求促进优生优育指导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
西秀区组建由区妇保院和广州帮扶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对优生优育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
我省探索围绕“点、线、面”,大力推进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创建,着力构建优生优育指导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签约挂牌成立优生优育指导中心98家,实现优生优育指导中心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经过探索,我省正积极构筑“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庭为主、托育为辅,医育结合、科学规范”的服务供给体系,努力实现政府出政策、机构降价格、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记者 胡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