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暨贵州民族大联欢盛会圆满落幕

贵州民族之美汇集于此,56朵民族之花在此绽放。

11月18日至19日,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暨贵州民族大联欢盛会启幕,全省九个市(州)的苗、侗、水、彝、仡佬、布依等各民族同胞相约观山湖区,汇聚民族大联欢广场,欢歌劲舞,展示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两天的时间里,联欢盛会、民族嘉年华,大家共同营造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氛围。

民族元素的碰撞

民族文化的盛宴

11月18日下午6时许,观山湖区民族大联欢广场一派喜庆热闹的场面,悠闲的群众四处浏览广场周边各民族元素的设置,静静等待盛会开场。而身着民族服装的嘉宾们,则流连于各个布景之前,打卡留念。

“我们今天中午就来了,逛了观山湖公园,抓紧进行彩排,心情很激动。”正在跟同伴合影的晏维告诉记者,她来自铜仁,当天表演的节目排在倒数第二个,能够把当地传统舞龙带到贵阳,在全省的同胞中展示,她很兴奋。

“今天晚上会有其他市州的表演,我也很期待。这种盛会太好了,让各民族同胞相聚交流,一起感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一场难得的文化盛宴。”晏维说,她们表演的节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看见、知晓。

“太精彩了,无论是舞台的设计还是现场的布置,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彰显独特的民族色彩。”市民张希力说,她是一位老师,今天带着12岁的女儿到现场观看表演,希望女儿了解更多的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

夜色降临,晚上7时许,随着启动仪式的结束,舞台LED屏幕组成的团结之门徐徐打开,寓意大家已经走进贵州,开启一场以“瑰丽奇缘·又见贵州”为主题的民族大联欢。

大联欢活动的舞台围绕同心圆搭建而成,环形舞台按照贵州省九个市(州)划分出9个独立的民族艺术展演区域,各区域的表演紧密相连又各自成趣,给观众带来的是行进式且环环相扣的民族歌舞展示。这个形式,也喻意着贵州世代不息的民族交往、开放包容的民族交流、创造生长的民族交融。

开场的《无文之纹》是现代民族服装秀。T台上,演员们身着56个民族的服饰,展现出民族大团结、幸福一家亲的美好画卷。

大联欢盛会由三个篇章组成。第一篇章是“山地传奇”,在“秘境之地”毕节这片神奇绚丽的民族文化高原上,“撮泰吉”被誉为戏剧活化石,是从远古盛放到今天的永生花,当“撮泰吉”表演团队与当代摇滚乐队演唱的“阿西里西”相结合,一出场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火树银花”般的六盘水,地处乌蒙深处,舞蹈演员以火的热情、树的坚韧、银的多样、花的美好,彰显出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产生的如火树银花般绚烂的相融相生历程。西南的“声动万峰”,舞者舞行群山之间,将大家带领于万峰之中,相会、相逢。

随着安顺地戏“游缘戏梦”的入场,拉开了第二篇章“美美与共”的大幕。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安顺地戏,是承载着屯堡人家国情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以戏剧的形式呈现,是中华文化多元大融合的生动例证,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景象。“吾心归处”在贵阳,在恢弘的歌剧唱段中,黔中腹地、贵阳归心、同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归心之处一一展开。还有遵义“奔腾时代”中舞者上演的一幕幕绝活,让民间杂技艺术讲述着“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的城市品质。

在第三篇章“多彩之美”中,黔南的“绣丽蹁跹”,展示了民族纺织技艺,杂技演员们化身织者,绣出民族的灵动美和创造美。火随龙起,龙随火跃……铜仁德江以“炸龙”的表演来描绘“山水奇幻”,德江“炸龙”被列为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两支舞龙队伍将龙的风采完美展现。飞龙走后,现场响起侗族大歌和苗族情歌,黔东南的“无尽之歌”,以不同的语言唱出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共同命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夜色渐晚,天空无人机表演将夜空点亮,全场将《爱我中华》唱响,舞台上的演员手拉手,载歌载舞,尽情欢腾,场外观众激情洋溢,大家一起颂扬祖国,高声齐唱赞歌。

感受民族技艺之美

体验民族风情之趣

11月19日的嘉年华活动展现了各民族技艺、文创、民俗、特色美食、互动游戏等多元化内容,增添了更多沉浸式的体验和趣味。

当天中午,观山湖区民族大联欢广场聚集了不少市民游客,大家跟着舞曲一起摇动身体,快乐地歌唱。舞台上,杂技、地戏、“撮泰吉”秀、侗族大歌……各民族群众带来的精彩文艺表演,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茶季杨、蛮虎、叠贵、神纳姆、濮曼乐队等民族音乐人及乐队带来的音乐演奏更是扣人心弦,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采,传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表现力。

“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有两条龙,一条是火龙,一条是水龙。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古老的传说,那就是龙迎吉祥……”夜幕降临之时,一场非遗“炸龙”表演将整场表演推向高潮。18人组成的舞龙团队带着精心制作的龙灯,气势十足地登上舞台。精美的舞龙技术设计,加上震撼人心的“炸龙”表演,让全场观众沸腾起来。

杨益江是这场表演的领头人,同时也是德江非遗项目“炸龙”传承人。他向记者介绍,德江“炸龙”文化底蕴深厚,已有上千年历史。德江“炸龙”习俗以其原味、激越等特点享誉四方,于2006年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土家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富裕幸福的一种方式。

谈到参加活动的感受,杨益江说:“第一次参加规模如此大的民族活动。表演时,市民游客给予了极大的热情,我们很感动。而且这是一个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舞台,彝族的‘撮泰吉’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像这样的平台,让各民族文化得以推广、得到传承。”

当视线转向活动现场的文化展区——“石榴市集”,则是另一番繁忙景象。各民族的特色美食、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等展示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石榴市集”有着民族“味”,开放了民族风情美食,构成民族赏味剧场。

“石榴市集”有着民族“技”,邀请了非遗传承人推出两场非遗体验公开课,参与者有机会与技艺传承人亲密互动,学习并体验各种非遗技艺,了解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古琴是我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拨奏弦鸣乐器之一,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中国文化瑰宝,但如今在年轻人中知名度并不高。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可以推广古琴艺术,将千年的古音奏出时代新韵。”贵州广陵派古琴艺术非遗传承人刘怡说。

“石榴市集”还有着民族“礼”,15家民风小铺、特色体验小店等,可以现场挑选民族服饰、扎染手作、竹编技艺,换装体验民族风情照等。黔里非遗文创店工作人员徐海说:“前来询问、购买非遗文创产品的顾客很多,感觉大家对民族元素的产品很有热情。”

除此以外,现场还设置了一个遗游广场,作为民族风俗体验区,汇聚不同风俗风情体验。舞竹竿、投壶、毽球等互动游戏,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和学习各民族传统技艺,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从民族大舞台到“石榴市集”,再到遗游广场,整个场景如同一场文化的狂欢,各个民族展示着自己的独特魅力。而观众也在这里感受着多元文化的魅力,仿佛时光倒流,置身于历史与传统的交响乐中。

此次民族嘉年华,以观山湖区民族大联欢广场为集会地,从多元的民族美学出发,以“文艺之美、技艺之美、游艺之美”的“民族之美”为核心,推出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盛典体验活动,并形成三大主题空间板块,基于每一个市州的特点,打造独立的贵州民族文化展演空间,呈现了一幅“美美与共”一家亲的团结生活画卷。

“看到了不同民族的服饰、乐器、技艺,品尝了民族特色美食,体验了竹竿舞、蹴鞠、投壶等游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为民族大联欢、民族大团结点赞。”市民钱彩彩说。

记者 帅弋 蔡婕/文 徐其飞 杨才江/图

【举报】 来源:贵阳网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