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日报》今日推出第三期“悟思想伟力·看实践创新”特别报道

【编者按】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21年2月,在全面小康胜利在望、乘势而上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强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决定,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期专刊主题聚焦当下贵州各地立足实际,努力探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和生动实践。

总书记的话

创新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要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

植根贵州大地建设贵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要求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贵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坚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导向与贵州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相结合,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同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建设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重点突出、绿色转型的新型工业化。深刻把握贵州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后期转型推进期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聚焦聚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专做精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以酒烟煤电等传统产业为基本盘,以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为主力军的十大工业产业体系。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7.2%,达到近5年来最好水平。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快于全国增速3.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5.8%。狠抓酱香白酒产业“四区多点”产区保护和“三个一批”规范整治。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推进煤电机组迭代升级。坚持“富矿精开”,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升煤、磷、铝、锰等优势矿产资源勘查程度。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优化“一核两区”布局,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全面发展。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全面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推进磷石膏、锰渣、赤泥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磷石膏新增量与消纳量基本平衡,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70%左右,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加快推进产城互动、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深刻把握贵州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中期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深入推进“3个100万”和“强省会”行动,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53.15%提高到2022年的54.81%。编制“多规合一”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以“四改”为抓手高质量推动城市更新,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垃圾、燃气等设施短板,到2023年9月底,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1.22万户、老旧小区改造2.06万户、背街小巷改造1314条、地下管网建设改造4038.51公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新建和改造城市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着力提高城镇品质。

加快推进“接二连三”、特色高效的农业现代化。深刻把握贵州农业现代化处于转型发展加速期的阶段性特征,以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为引领,持续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强化耕地保护,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21.1万亩,实施粮油生产、储备、加工能力提升三大行动,2022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183.05万亩、粮食产量1114.6万吨,粮食单产增幅1.8%、居全国第五。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挖掘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刺梨、辣椒、夏秋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生态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新增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持续完善农民作为种养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山地农机研发推广应用。

加快推动要素流动、多业融合的旅游产业化。深刻把握贵州旅游产业化处于优势转化提升期的阶段性特征,以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为引领,依托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特色文化多元交融优势,主打文旅融合“特色牌”,做足资源、客源和服务三篇文章,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旅游产业化蹄疾步稳、快速复苏,“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年1-8月,全省接待游客4.64亿人次、旅游收入5344.66亿元、游客人均花费1152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09.2%、117.7%、107.8%。创新发展“旅游+”,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产业、会展业、养老产业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叠加释放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新势能。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加快创建,截至2022年底,获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个、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05项。贵州首批10大酒旅融合景区发布。“体旅”“酒旅”“农旅”“桥旅”“康旅”“会展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蓬勃发展,加快构建起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以旅游产业化为龙头,协调推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大健康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集成创新、跨界赋能的数字产业化。深刻把握贵州信息化处于动能释放期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和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探索贵州经验,大数据已成为世界认识贵州新的靓丽名片。截至2022年,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八年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占比达到37%左右。以“东数西算”为引领,大力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大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云服务首位产业,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加快发展以数字产品为核心的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6.6%,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1.1%。推动大数据产业及企业向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集聚。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加速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加快推进畅通循环、立体成网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持续推进“六网会战”,扎实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全力打通高速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大动脉”,畅通县乡公路、通村通组路等“毛细血管”,加快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截至2022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331公里、排全国第四、综合密度排全国第二,农村公路17.51万公里。铁路里程4019公里,其中高铁超过1600公里,贵阳成为全国重要高铁枢纽。航道里程达3954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管理里程突破1000公里,乌江全线复航,“两主三辅”水运航道网加速形成。民用航空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形成“一枢纽十支线”布局。加快构建贵州“大水网”,加快在建骨干水源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全省水利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提升到143.6亿立方米。加快推进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城市配电网改造。大力推动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国16个省市、38座城市骨干网络直联,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成为为数不多具备三大信息基础设施的省份。截至2023年9月末,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1.5万个,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72.4%。

新征程上,贵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全力以赴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基础设施现代化,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发展产业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狠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物质支撑。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执笔人:李冬莲 马芳芳 肖路平)

贵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够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贵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0月27日,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正式投产,这一项目设计年产能为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50亿元。投产当天,在奇瑞集团、宁德时代项目产业链对接会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贵安新区,12个涉及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的项目成功签约。

宁德时代生产的新能源电池,其产业链的前端是磷酸铁锂。2021年,宁德时代落地贵州,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也紧随其后落地福泉。2022年4月4日,裕能公司年产30万吨磷酸铁锂一期15万吨项目在福泉试产成功,当年实现产值70.4亿元。

这是贵州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的一个缩影。

“富矿精开”,是贵州产业体系现代化的一个关键词。

11月1日,贵州省地矿局发布信息,我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磷矿找矿取得突破,瓮安、福泉两地发现3个大型磷矿床,其中品位≥30%富磷矿资源量超2个大型矿床规模。

11月3日,在贵州裕能公司生产现场,福泉市委常委,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指着身后的厂房说:“2021年之后,我们紧紧抓住新能源材料这样一个风口,做强做大新能源材料产业。以前传统化工企业,主要产品是饲料级、肥料级的磷化工产品,总体的价格就在3000元到5000元一吨。走到现在的新能源电池材料这个等级,产品价格就会突破到一万多元、两万元。”

10月30日,盘州市大山镇新光村,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西南首个超超临界火电项目——盘江新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1号机组点火成功。

从1块动力煤化身清洁高效燃料温暖万家灯火,到3处磷矿床惊艳亮相,再到磷化工从“磷”突破、向“新”而行,“富矿精开”从战略指引成为现实图景;从煤化工到磷化工,从铝加工到锰加工,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是“富矿精开”的必由之路,严格开发、高效利用,是“富矿精开”的实践原则,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把“富矿精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谋划部署。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紧扣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一极一高地两示范”四大定位,做强贵安新区经济、开放、生态、城市四大功能,全力推动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贵安新区认真落实大会精神,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抓手,不断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圈,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热火朝天,新产业、新集群、新链条不断形成。

2023年,全省各个开发区,掀起项目施工热潮,发展新动能不断孕育破土。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产业招商引资等工作落实,持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园区经济实现稳中有进发展,1月至9月,完成园区总产值497.86亿元。

11月1日,位于六盘水红果经济开发区的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焊接声、切割声、捶打声交织融合。近年来,六盘水立足煤矿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红果经济开发区是煤机装备制造高地,吸引20多家能矿装备制造企业进驻,正加速形成以矿产等优势资源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

贵州深刻把握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中期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深入推进“3个100万”和“强省会”行动,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53.15%提高到2022年的54.81%,扎实推动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地下管网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自2019年至2023年,我省已累计对4079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涉及居民约69.15万户。其中已完成3031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惠及居民52.33万户。

“今年以来,我们完成了1300个城市公共停车位、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朝阳路道路改造、良佳苑滨河文化夜市街等民生实事。”望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市场管理股负责人黄云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如望谟山水布依新型城镇化项目更新等,打造城市便利生活圈,实现居民们“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生态宜居梦。

基础设施现代化,适应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适应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新要求,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保障国家战略。截至2022年底,贵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9万公里,铁路里程4019公里,其中高铁超过1600公里,贵阳成为全国重要高铁枢纽。同时,大力推动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国16个省市、38座城市骨干网络直联,截至2023年9月末,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1.5万个,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72.4%。

新征程上,贵州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注入新的动力活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 加快推动贵州产业体系现代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思想和产业建设目标,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组成部分,体现出鲜明的系统观念。产业兴则贵州兴、产业强则贵州强,新征程上,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所蕴含的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内容和科学论断,是贵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精髓要义的生动体现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现实要求,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迈向新台阶。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在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中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

贵州在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在质量总量同步提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牢牢守好安全底线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道路。

坚持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来指导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重点把握:围绕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充分认识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根本支撑,必须加快建设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领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基调”,在政策措施、工作力量、资源要素方面向实体经济倾斜。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位于福泉的黔南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近年来,凭借着磷矿资源的硬实力聚集了多家头部企业,形成了以磷化工产业为主导,节能环保、新能源材料为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2022年,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05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55.76亿元,点燃了黔南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黔南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践表明,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补齐短板的同时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推动力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贵州认真贯彻落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要求,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助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出台《贵州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在数字产业化方面,贵州抢抓“东数西算”的历史性契机,大力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围绕算力、赋能、产业全力以赴抢滩数字经济“新蓝海”,全力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贵州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99.7%,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居中国第一。当前,贵州统筹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引导和支持量大面广的传统行业企业与时俱进,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坚持稳中求进,在谋划发展战略、集聚高端要素、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借助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贵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实践证明,只有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才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既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验表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适度超前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总结运用基础设施建设适度领先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必须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更好发挥基础设施体系的整体效能。必须改造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更加安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必须重视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适度超前谋划和部署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贵州必须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贵州实践,不断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建设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者为贵州财经大学校长、二级教授,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研究员 赵普)

【举报】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