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贵”字号农业品牌
——我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
深秋时节,乌蒙山下,毕节市大方经开区的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的精深加工新厂区内,天麻酒、天麻胶囊、天麻咀嚼片等各条无菌化、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为全面进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作准备。
“我们积极推动‘贵品出山入港融湾’,拓展国际销售市场,让‘贵’字号农业品牌风行天下。”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农业展团对接交流会上,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平表示。
今年,我省加大力度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集中力量培育全国有影响力的“贵”字号农业品牌,多渠道宣传推广,多举措提升品牌影响力,让贵州绿色农产品品牌走出大山,风行天下。
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战略
新鲜的农特产品刚下地,以贵茶、宏财刺力为首的企业,就带着贵州独特的风味抵达珠江岸边,参加正在火热举办的广交会。
广交会上,预定贵州春茶的客户纷至沓来。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朝友告诉记者:“目前,贵州‘干净茶’名声在外,贵州绿茶品牌响亮,为我们的销售带来了诸多便利。”
贵州省气候多样,农作物品种丰富,农特产品资源多、优势突出,农产品品牌建设基础扎实。
规模排得上号——贵州辣椒产加销全国第一,茶园、刺梨、蓝莓、李子规模引领全国,猕猴桃、薏仁、太子参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三;蔬菜、食用菌、火龙果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品质讲得出口——在全国率先立法规定茶园全面禁用水溶性农药,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全省农产品合格率99.7%,累计发布地方标准712项,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87个,持续擦亮安全、优质、绿色的农业品牌底色。
品牌拿得出手——依托11个中国特优区、1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6个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5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孵化近2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遴选发布全省十强品牌,先后培育都匀毛尖、遵义朝天椒、兴仁薏仁米、修文猕猴桃、麻江蓝莓、三穗鸭等6个农业品牌精品。
为了实施好品牌强农战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还专门成立农业品牌专班,发展改革、工业信息、市场监管、商务等省直相关单位联动,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品质与效益相结合、特色与标准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战略。
逐步形成品牌发展格局
近日,2023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活动在贵阳举行,贵州绿茶、都匀毛尖、兴仁薏仁米、遵义朝天椒、贵州黄牛、黔东南小香鸡、黔菌、修文猕猴桃、遵义红、镇宁蜂糖李等十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首批代表贵州优质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
“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布,映射出贵州全力推进品牌强农的决心和魄力,有利于发挥品牌建设的典型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从“吃饭农业”到“品牌农业”,贵州农业品牌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品牌数量快速增长、品牌效益日益提升,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动能。
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贵州省在66个脱贫县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49个,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品牌红利;联合广药集团仅用98天开发“刺柠吉”系列产品,带动“贵州刺梨”跨越式发展。
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品牌联农带农作用,40多万群众年均增收3500元。
在推动企业成长方面,老干妈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产品远销108个国家和地区,与持有“山地贵爽”品牌的贵阳农投集团,携手迈进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农业品牌已经成为引领供需结构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品牌专班负责人说。
持续增强品牌竞争力
修炼“内功”,擦亮品牌,飞跃大山。贵州遵循山地经济规律,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在特色农产品上做文章,在高效高质上下功夫。一个个相对集中连片的特色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一批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特色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农业品牌逐渐打响。
今年以来,我省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设置“贵品推荐官”“我为贵州农产品打call”等话题,品牌传播量分别超1.6亿、5.1亿人次;构建贵州省电商平台“一码贵州”线上选品中心,支持600余家品牌主体入驻,设立“贵州品牌农产品展销专区”供品牌渠道直采;运用全省39个“黔货云仓”体系降低快递物流成本;指导12家企业28个产品取得“圳品”认证,推动更多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品牌建设工作专班牵头,分类分级培育农业品牌队伍,开展“大国农匠·贵品推荐官”电商人才比赛,挖掘“古村乐乐”“南小鲜”等一批农村电商人才40余人。组织参加中部农博会、广州世界农博会、成都农交会等全国性展会,7家品牌主体斩获金奖和最受欢迎农产品奖。
贵州省农业品牌综合影响力正不断提高,品牌效应增强品牌竞争力,让农民发展产业有盼头,增加收入有希望。(记者 邓钺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