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建筑绿色低碳及数字化建造高峰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聚焦“绿色及数字智能化 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交流分享数字和“双碳”领域前沿技术,推介建筑绿色化、数字化建设的成功范例,共同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绿色化、智慧化、工业化是贵州建筑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依托良好生态,贵州抢抓机遇,将大数据与生态文明建设两张“名片”有机融合,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拓宽绿色发展的路径。
技术破题:生态治理变“智”理
“黑烟车治理现在已经实现全天候无人监控、筛选以及拍照上传,不再需要人工在路上设置卡点进行抽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近日,在贵阳市黑烟车及遥感检测系统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控制中心),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机动车排气管理执法科负责人吴庭文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贵阳市黑烟车治理工作的变化。
据介绍,黑烟车及遥感检测系统可通过对经过的黑烟车进行抓拍并自动对烟度值级别进行评级完成初审,实现全天候无人监控、自动筛选、保存、传输、播放黑烟车视频片段等功能,对黑烟车查处整治更加高效。
通过控制中心的电子显示屏可以看到,系统检测重点路段的日车流量、黑烟车抓拍量等点位实况数据,以及被抓拍车辆的时间、地点、排烟状况等信息都被详细记录。
“这套系统在抓拍过程中就会自动进行烟度值对比,提升了我们对黑烟车发现处置的效率。”吴庭文说,目前,贵阳市重点路段共设置了22套黑烟车及遥感检测系统。截至2023年5月10日,系统共审核黑烟车数据32267条。
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技术的加持,为其提供了全流程技术支撑,让精准识别、实时追踪环境数据成为常态,让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成为现实。
有了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生态治理不仅有了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的“千里眼”“顺风耳”,还有了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智慧脑”“灵巧手”,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升级为“智”理。
技术赋能:产业念好“绿”字经
走进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拉丝、绞线等生产设备高速运转,一卷卷电线电缆不断产出。智能生产线上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工控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能更好地帮助优化生产流程。
“我们采用先进的‘一级碳纤维过滤装置+二级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实现了废气的超低排放,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公司技术总工龚远亮介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不合格产品由具有回收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
大数据运用与循环经济理念相融合,大幅提升了中安公司的生产管理和制造水平,整体工作效率提升了30%,生产线比传统工艺能耗降低10%左右,每天可回用废水350吨。
截至目前,贵阳贵安共有1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国家级绿色园区、13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6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工业化技术深度交融,形成“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的应用场景。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有利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数字化与绿色化相融合,有助于降低全链条能源消耗,推动生产效率和能源效能共同提升、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发展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技术激活:城市发展更“智慧”
“通过生态观山湖APP,我可以知道每天的温度、空气质量等数据,广场舞的噪音超不超标,所有数据都看得见,很方便。”在贵阳市观山湖区栖景湾社区,居民陈学民每天都要通过手机查看社区的生态环境指标。
陈学民告诉记者,在观山湖区,经常能看到智慧城市的“影子”。“我经常去观山湖公园,每次去之前,我都习惯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触摸屏等渠道了解公园负氧离子、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实时客流量等信息,公园还提供旅游线路导引、设施服务、科普知识推送等多种服务。”
如今,贵阳多处公园还将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充分应用到日常管理中,打造智能购票、门禁、导示、节能、监控等系统,把市民需求放在突出位置,提供各种服务,越来越多的宜居生活应用场景走进市民生活中。
线上预约进园、全景VR看房、无纸化合同、手机打卡健身、线上二手交易……如今,依托数字技术,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家居等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让城市更宜居、更舒心。
生态美,产业强,数字化和绿色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贵州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得益于独有气候资源和优良生态环境的赋能,良好生态环境对贵州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发优势正逐步凸显。黔贵大地跃上“云端”,在发展和生态双赢的高质量发展大道上奔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