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贵州“助村”干部:驻在村里 驻进心里

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贵州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出台以来,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抓共管,1万多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奔赴一线,3万多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坚守基层出谋划策、苦干实干,时刻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和关心关注问题,从“驻村人”向“助村人”转变,全力以赴解群众之所忧、纾群众之所困,坚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回群众的幸福指数。

“真的舍不得……”

近日,贵州省独山县影山镇友芝村驻村第一书记莫光胜刷屏了朋友圈。

雨中,一条“莫书记常回家看看”的横幅,鲜艳夺目,村民们冒雨提着自家大米、鸡蛋,自发地齐聚村口,送别任期已满的“莫书记”,他们抓着莫书记的手,重复着:“莫书记,常回家看看!”脸庞滑落的早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眼泪。

时间追溯到2018年,南州公安局民警莫光胜主动请缨到脱贫一线开展工作。从驻村第一天起,莫光胜就暗下决心要深深扎进这片农村沃土,他在笔记本首页写道: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

然而,当破案能手走进田间地头,莫光胜也有点“头皮发麻”。怎么办?莫光胜拿出了看家本领——和群众打交道。19个村民小组,莫光胜走遍了每个角落,不是在开群众大会,就是在去参加院坝会的路上,在收集了解群众困难、意见建议后,又细细钻研,一次次请专家前来考察调研,和村民们学在一起、干在一起。

渐渐,作为发展突破口的刺梨种植见到成效,2018年以来,友芝村刺梨种植面积由5000余亩逐步扩大至8000余亩,在独山县规模最大、品质最好。“多亏了莫书记。”孟志贤是友芝村的刺梨种植户,眼前一望无际的刺梨种植园,让他再一次红了眼眶,“我们只管放手放心干,莫书记来联系网络媒体进行销售宣传,与企业达成收购协议。现在,我家一年收入有二十多万。”

除此,莫光胜还在集市修建冲水式公厕,打造乡村人居环境示范点,修建了网络基站……“莫书记给我们组里修建了水井,让我们从来都没有断过水咧。”在村民们的眼中,变化不仅是荷包里多了“票子”,房前屋后还多了路灯和树,“现在亲戚朋友来了,都说我们寨子漂亮!”

在友芝村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盏盏路灯亮堂堂,全靠光胜帮大忙,从今走向光明路,党的恩情永不忘。”

其实,早在2021年,脱贫攻坚工作结束,大家听说莫光胜要回原单位工作,就有一封联名信,递到村支书的手里:“必须要莫书记留下来!”。当组织征求莫光胜继续驻村意愿时,他还是那句朴实的话:群众需要,我便去。就这样,莫书记又在友芝村留了两年,而这一次,5年任期已满,纵然有千般不舍,也真的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在友芝村的1800多个日夜,莫光胜用行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刘书记,得空了一定回来看看我们哈......”

六月的贵州,总是伴随着雨水。而离别又似乎总是在雨天。

在距离友芝村300公里开外的德江县沙溪乡大寨村同样也是一场不舍的道别。6月2日,德江县沙溪乡大寨村广场上,上百名村民冒着大雨,“围堵”了该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刘杰,村民们拉着他的手,腊肉、蜂糖、锦旗不停往刘书记身上塞。“都别送了,雨太大了,快回去吧......”临别时刘杰哽咽,目光所及之处,尽是这700多个日夜的点点滴滴。

2021年5月,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省戏剧创作中心)副研究馆员刘杰,受组织委派,到大寨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到村里后,他被这里古朴静谧、清凉美丽的村寨深深地吸引,同时他也明白,需要做的,远比想的要多。“我们村一共有8个寨子,感觉像一口锅一样,‘锅底’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农田以坡地为主。”刘杰说,大寨村共有265户961人,村里住着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多个民族。

据当地百姓相传,大寨村最早记录是在元朝。至今,别致的木楼依旧依山而立,上千年的金丝楠木树枝繁叶茂村,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这也正是快节奏下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田园生活。

这么美的村子如何蹚出一条新农村致富路?成为摆在刘杰面前最大的难题。在经过多次踩点调研、开座谈会、走村串户后,“康养”+“旅游”的发展思路逐渐成型。

大寨村不仅有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还有薅草锣鼓、花灯、望牛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彩米花、熬熬茶、洋芋饭等土家美食,刘杰决定打造大寨村“三千文化”(即千重岭、千年树、千缕情),拍些特色内容做成短视频。

说干就干,刘杰在新媒体平台注册了账号,用视频记录了驻村书记的工作日常。“没钱就按没钱的路子做,我们前半年一分钱没有,但干了很多事儿。”刘杰说,2021年8月27日,他发布了第一条视频。

视频里的刘杰总是充满干劲,带领年轻人为农户插秧,和老人一起学跳广场舞,还为干涸的古井引来山泉……或许是他的真情,亦或者是大寨村古朴的民风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些视频一经发布,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旅游体验和厚重文化在这里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如今,“流量”增了,大寨村火了,村民的日子也变好了。

“从偏远村落到‘流量名村’,秘诀或许就是和村民一起去干活、一起做事吧。”刘杰抬手擦去眼角溢出的泪花,依依不舍地离开,“谢谢各位父老乡亲,两年大寨饭,一生大寨人……”

雨,停了,阳光在天际穿破云层铺洒开来,在金色光晕下大寨村愈发熠熠生辉。

【举报】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关键词: 贵州 村里 干部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