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教育

贵州省大中小学做好思政教育“接力跑”

一堂思政课,讲出不同味。

遵义市朝阳小学把课堂搬进遵义会议会址,在沉浸式的“走学”中探寻红色遵义;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贵阳市第一中学以师生对谈形式探索如何借助红色文化资源重铸中华文化新辉煌;贵州师范学院课堂上,思政课教师从历史广度和理论深度,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启发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今年1月,在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贵州师范学院充分发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贵州省)建设牵头单位职责,从贵州大中小学各学段挑选了6名思政课教师,以“遵义会议精神放光芒”为主题,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场‘接力跑’。”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凤说,要立足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视角,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从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迈入了发展新阶段。

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

去年9月以来,贵州省聚焦“把牢导向,推进教育理念一体化更新”“共建共融,推动课程内容一体化供给”“共建共联,推动教研支撑一体化加强”“共建共享,推进教学资源一体化流通”“共建共育,推进师资队伍一体化夯实”“共建共评,推进评价体系一体化改革”等方面,全面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试点。

探索“专业+思政”融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育人实效。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刘高福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楚亚萍等教师探索的《资源互补·虚实互构·平台互融:普通物理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获评2024年贵州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楚亚萍说:“通过将科学家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通校园壁垒,让不同学段不同学校学生在碰撞中产生“新火花”。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联合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开展学段融合课程建设,以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育人契机,实现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初中生共上一堂课,跨学段与混龄教育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3月17日,贵州全省教育系统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拟培育项目名单公示,贵州医科大学与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与王若飞故居、荔波县第一小学与邓恩铭纪念馆等携手共建9个实践教学基地,拓展了“馆校”协同育人的“朋友圈”。

在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里,贵阳市实验小学同学们聆听贵州财经大学青年宣讲团生动讲述红色票据背后的故事。每年暑期,贵州大学社会实践团队都会深入基层一线,“行走的思政课”有趣更有味……“如何把理论知识根植于学生心中,并以此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以实际行动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这是学院一直以来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最好的课堂。”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蒋红霞说。

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邹晓青教授表示,高校应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探索将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线精神等贵州特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思政课教学中,同时搭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平台,推动思政教育从“各自为战”转向“系统作战”,让思政课更有“贵州味”。(记者 何登成)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