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黔北大地洋溢丰收喜悦。在位于汇川区的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业机器臂灵活舞动,工人们与智能化设备默契配合,一件件精密齿轮配件源源不断下线。这条数字化生产线每日稳定产出3000余件高品质产品,成为遵义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沿洛江河顺流而下,世界钢丝绳制造领军企业——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40万吨年产能、销量稳居世界第一的佳绩背后,是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持续推陈出新的奋斗足迹。如今,其产品不仅畅销全国,更远渡重洋抵达美洲、欧洲、非洲市场。
这两个场景,正是遵义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遵义市委、市政府在稳住白酒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白酒、材料、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六大产业”新体系,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新兴产业乘势而起
赤水河畔酒香四溢。作为遵义工业的“压舱石”,白酒产业通过集群化发展实现能级跃升。仁怀市从“小散弱”到聚力打造世界级酱香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成为贵州首个“双千亿”强市。在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白酒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推动下,企业加快“去库存”、拓市场,产业优势持续巩固。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如春笋般破土而出。在新蒲新区,以巴斯巴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企业构建起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在正安吉他产业园,工人们正忙着黏合、喷漆、组装、调音,年产600余万把吉他从这里销往全球,带动销售、物流、培训等配套产业蓬勃发展;梅岭电源等专精特新企业凭借独门技术,在精密铸造、新材料等细分领域持续突破。
特色园区集聚发展
创新驱动动能转换
走进务川氟钡新材料产业园,中欧氟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线有序运转。依托当地丰富萤石资源,企业生产的高附加值电子级氢氟酸填补了区域产业空白。园区内,贵州天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加快建设,未来将实现年产8万吨氟化铝、6万吨无水氟化氢。目前遵义正加紧推动20宗拟设探矿权完成资源普查,加快氟铝综合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氟钡化工产业加速起跑。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遵义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一方面加大铝土矿开采力度,稳定氧化铝生产规模,加快长岭特钢、播宇钛材等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动22项标准产品进入中国商飞合格产品目录,加快汽车防扎轮胎、新能源商用车驱动系统等新项目建成投产。
多元产业协同并进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在发展新型能源产业上,遵义大力推进页岩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力争前三季度原煤产量达560万吨、页岩气产量达2.7亿立方米,新型能源产业产值有望达245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则聚焦辣椒、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预计前三季度产值将突破130亿元。
纵观遵义工业发展全景,一批扎根黔北的工业企业正以专精特新为坐标,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站稳脚跟。从赤水河畔的白酒产业集群,到汇川区的装备制造基地;从务川的氟钡新材料产业园,到正安的吉他文化产业园区——多元产业正协同并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遵义市工业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链延伸,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加快形成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