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遵义

在花茂遇见美丽乡愁

精致的北民居、连片的温室大棚、古法造纸作坊、陶艺文创街区……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哲一踏入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就被眼前的乡村美景吸引,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拍摄小视频。

花茂村毗邻苟坝会议会址,曾是红军长征驻扎之地。此前名叫“荒茅田”,在政策春风吹拂下,在村民的共同奋斗下,成长蝶变为“找得到乡愁”的花茂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这里是如何实现农村转型、推动产业发展?”行走采访中,王哲的目光始终聚焦在花茂村的发展路径上,最关心的就是花茂村成功经验里有没有可借鉴推广的“金点子”,为更多乡村发展提供思路。

以陶瓷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为主导,加快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花茂村发展蒸蒸日上。2014年到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948元跃升至24958元,村集体经济从16万元跃升至1297万元。

“早就不烧酸菜坛、白酒瓶了,现在烧的多是花瓶、茶叶罐、定制文创,老手艺派上了新用场!”相比于数字的凝练概括,与土陶罐罐打了40多年交道的“母氏土陶馆”创办人母先才,给出的回答直观真切。

花茂村制陶历史达百余年,数度经历起落沉浮,伴随乡村旅游兴起,土陶技艺迎来新的发展春天。“俄罗斯客人都对这里的陶艺笔筒情有独钟”,中新社记者陈洋昕捕捉到这一细节,认真记录下来。

这些年,母先才的产品越卖越火,前来“母氏土陶馆”开展研学活动的学子也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已有50多所学校同母先才达成合作协议,定期派出研学团队前来“母氏土陶馆”开展研学活动。

一个人的变是“点”,一个村的变是“面”。

近年来,尝到发展甜头的花茂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农耕文化,精心打造文化创意一条街、九丰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红色之家、乡愁小道农旅文化示范带等,2023年,花茂村累计接待游客达118万人次。

“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黔北民居韵味十足,古朴典雅。”花茂村的蝶变,得到广西日报社时政部记者顾醒航的点赞:“乡村旅游这股东风,让村民稳稳端起了‘旅游饭碗’,花茂着实是花繁叶茂!”(记者 金妮)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