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铜仁

追“新”逐“绿” 驰而不息!铜仁市加快推进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一条条高速运转的智慧化生产线,产业大干快上的蓬勃朝气扑面而来。

穿行东大地,“梵净山珍”闻名遐迩,立体林业枝繁叶茂,清洁能源“追风逐日”,“两山”转换通道拓宽的脚步铿锵有力……

今日之铜仁,是一座处处迸发产业活力的生态之城,在绿色理念指引下,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正以蓬勃之势飞速发展。

近年来,铜仁依托良好生态环境最大优势,在转型发展中不懈探索,在改革创新中大胆开拓,在风险挑战中奋发有为,着力破解制约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奋力把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新型工业向“新”向“绿”——

近日,走进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物料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忙碌,一派开足马力忙生产、增产能的繁忙景象。“公司从年前就做好了开工准备,从生产、技术、原材料和员工招聘都作了统筹安排。”贵州凯金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王世春说,今年我们陆续招工300多人,预计在3月份能达到满产状态。

2024年,凯金新能源完成了一体化全工序段建设,各条生产线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产能达70%,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一体化生产,产品向客户大批量交付,完成产值19.1亿元,同比增长46%。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化建设,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优势,聚焦新型工业化做特色生态工业,着力突破高效采选冶技术,围绕“锂电池及材料、钠电池及材料、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三条产业链打造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加快打通本地锰矿到新型锰材产业化路径,奋力打造千亿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同样位于大龙工业园区的中伟循环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回收的废旧金属材料正在实现变废为宝的华丽重生。工人们一丝不苟地操作机器,分装产品,车间内呈现一片盎然的生产繁忙景象。

作为国内少数、贵州首家获得工信部“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双资质的综合回收企业,中伟循环已在贵州铜仁建成“电池拆解-梯次利用/破碎分解-综合回收再生”的全流程生产体系,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材料循环体系。在回收工艺、镍钴锂收率、溯源管控等方面均达到国家循环再生标准,再生的镍钴原料厂内循环直接匹配前驱体生产,碳酸锂供应至下游正极材料客户,建立起综合性的全流程闭环服务能力,为铜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力。

去年,铜仁市还出台《铜仁市推进生态工业十大突破行动工作方案》,狠抓产业集群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富矿精开”、项目建设攻坚、招商引资、开发区提质、科技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突破行动等。围绕新型功能材料,推进嘉尚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二期、为方年产10万吨锰基钠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中伟资源循环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体系建设项目(四期)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致力于以生态工业大突破支撑绿色铜仁现代化。

目前,全市已聚集中伟、凯金、汇成等17家新能源企业,形成从锰矿开采到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去年,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7%,新能源电池材料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1亿元,占全省比重38%,总量居全省第1位。

农业现代化做优生态农业——

“划算,以前地越耕越贫、人越种越穷,还是现在种红薯好,产量高,分红有保障,还可以赚取劳务费!”在思南县三道水乡,正在地里劳动的村民们迎着春风打开了话匣子。

三道水乡土地零碎、耕作条件较差,但适宜种植红薯,投入小、收成好,如今按照优化种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壮大农村产业目标,采取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农户种植、订单回收的合作方式,大力实施品牌创建,让小红薯品牌走出思南、走向全国,小红薯已做成了亿元大产业,已成为该县特色高效农业。

近年来,铜仁市聚焦农业现代化做优生态农业,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加快发展肉牛、红薯、抹茶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铜仁东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区和西部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区。

目前,全市建成生态茶、生猪、蔬菜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牛羊、家禽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抹茶、肉牛、红薯等优势单品取得突破发展,全市已建成高品质抹茶基地6.16万亩、全球最大抹茶单体车间2座、世界抹茶超级工厂1个,带动全市7个县34个乡镇11万茶农增收;全市存栏牛76.80万头,肉牛饲养量全省第3,现有肉牛产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8家。思南、沿河等6个县列入全省40个肉牛产业大县。

2024年,铜仁新增贵州佳里佳、同德药业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组织同德药业、贵福菌业、贵茶集团等3家企业申报贵州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推荐29家市级龙头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市级产业联合体10家、生态“三品”产业重点供应链企业16家、亿元以上骨干龙头企业6家,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7家、省级157家、市级299家。

除此之外,铜仁市天然饮用水与梵净抹茶相得益彰,“抹茶+N”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丰富;新授权使用“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用品牌企业13家,新认定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乡土品牌”12个、总数47个,“梵净山茶”品牌价值达45.54亿元,“梵净抹茶”公用品牌被认定为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梵净山黄精、江口淫羊藿、德江天麻等被列入贵州第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文旅相融做强生态旅游——

过去的一年,“黄小西,吃晚饭”成为贵州旅游的顶流,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铜仁梵净山,接待游客再创历史新高,并跻身世界旅游名山之列;举办新春灯会、中秋诗会等各类文体娱主题活动1685场次;“中南门之夜”“梵马”IP持续打造,“中南门之夜”累计曝光量超过4亿次,网络热度多次位列贵州省第一,推动中南门实现接待游客973万人次。

山川壮丽、民风淳朴、文化多元的铜仁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铜仁市聚焦旅游产业化做强生态旅游,加快梵净山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健全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做优中南门古城、石阡温泉、马拉松赛道等品质魅力,着力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围绕“一圈两带三区”核心资源做好做足精深化文章。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产力的发展思路,铜仁市做优梵净山景区,开发3小时旅游圈自驾旅游产品,进一步突出梵净山品牌效应和龙头引领作用;依托锦江两岸的古村古寨和田园风光,打造“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产相融”的乡村振兴产业带;挖掘困牛山战斗遗址、木黄会师纪念馆、枫香溪会议会址等红色资源,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紧扣“流光溢彩夜贵州”品牌,积极培育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等文旅消费平台载体,以优质供给有效刺激文旅消费。

同时,铜仁市还按照“赛事、节庆、温度、大V”游铜仁的思路,精心组织推出“游铜仁·促消费·惠民生”十项活动,使得文化旅游持续升温,大量游客从天南地北涌入铜仁,在梵天净土间“赏梵净冰雪,沐梵净温泉,宿梵净山居,品梵净山珍,享梵净风情”。针对重点客源市场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并走出去开展文旅推介活动,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宣传引流。

去年,铜仁全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4.5%、15.7%,增速全省排名第1。

生态“三品”绿色铜仁新名片——

“2024年销售总额达7.13亿元!……”这是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的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连续5年实现翻倍增长,打破新纪录。

近日。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清洗、粉碎、沉淀……一个个红薯通过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重塑”,被制成为粉条、薯片、淀粉等“身价”倍增的绿色特色食品。周寨村党支部书记、公司董事长张诚介绍,通过佳里佳公司的带动,村里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公司的“陈薯”系列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到国内外,带动村集体收入超1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6万元。

同样,位于梵净山脚下江口县的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蒸汽杀青、超微粉碎、低温干燥等工艺,翠绿的茶叶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化作细腻的抹茶粉,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茶香。该公司建设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精制车间,建成自动化抹茶生产线4条,将抹茶产品出口至美国、德国、加拿大、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及地区。目前,铜仁茶园总面积达153万亩、投产茶园134万亩,高品质抹茶基地3万亩,抹茶年产量1200吨、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铜仁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以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三品”产业为核心,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创新之路。

落户铜仁的农夫山泉,建成了世界领先水平、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天然水生产线,年产约85万吨天然水及饮料,还有好彩头、屈臣氏等全国知名饮用水、饮料企业,以及梵净山泉、清心露等一批本地品牌,全市水产业链条逐步形成、日益壮大,已基本形成天然饮用矿泉水、饮用天然水、地热温泉、饮料、酒、茶、特色食品等特色水产业体系。

除此之外,作为贵州“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铜仁境内有野生中药材品种2287种,其中药用植物2086种、药用动物175种、药用矿物26种,涵盖黄精、天麻、淫羊藿、缬草、八月瓜、吴茱萸等品种,堪称“梵净药库”。

铜仁市坚持把道地中药材作为打造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三品”产业中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先后引进国药集团、江苏扬子江药业、同德药业、御元堂等优强企业,大力培育德江洋山河、石阡古耕农牧、江口苗药等本地优秀企业,不断补链延链强链,促进精深加工提质增效,让铜仁成为道地药材种植、精深加工、高端药品生产的优选之地。

截至目前,全市创建了德江、石阡、印江3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大县,培育经营主体1586家,建有20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企业35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7家,“定制药园”示范单位18家。去年,铜仁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特色产业规上工业企业122户,规模以上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6.48%。

除此之外,其他生态产业也“风生水起”——

——大数据产业异军突起。铜仁市奋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持续深化“应用驱动·融创发展”场景大数据发展路径,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发布场景大数据白皮书1.0-5.0,形成了完整的数据治理和数据价值挖掘的理论体系。谋划和建设应用场景由2018年的42个增加到2024年的400多个,有效破解了多个行业的部分痛点难点堵点,获国家部委表彰肯定20余次。其中,以智慧医疗、智慧营养餐、蛋链平台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业解决方案在全省推广并走向全国。到 2025年,全市平台经济企业达 100家、平台经济规模突破 500亿元,其中亿级平台经济企业10家、十亿级平台经济企业2家。

——林业产业“藏富于林”。铜仁市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实践路径,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持续抓好木本油料、林下种养、森林康养、林木种苗、木竹产业、经营主体“六大提升工程”,以“优品种、调结构、扩规模、强链条、提质量、促增收”为重点,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业产业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全市积极探索打造“林+”产业,大力发展“油茶+”“竹+”“花椒+”等“林产品+”产业,培育“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茶油·生态好油”系列产品10个,研发并优选医药、护肤、洗护、康养等衍生产品30余种。

同时,铜仁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不断引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项目,大力推动现代能源产业发展。

发展绿色产业,释放生态红利。黔东大地处处呈现着生机与活力,正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书写着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铜仁答卷”。

作者:罗旭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