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城市 > 铜仁

铜仁:让山常绿 护水长清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

仲冬时节的铜仁,青山不绝,林海无边,碧水流淌,在本是万物萧瑟的季节里始终展现出它们的独特魅力,目光所及之处,依是绿意盎然。

武陵腹地,县县穿城秀水、乡乡青山绿水、村村田园山水,浩浩荡荡的生态画卷贯穿其间,成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诠释着对青山绿水的珍视和保护。

近年来,我市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扣省委、省政府对铜仁提出的“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要求,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推动“林长制”促“林长治”,“河长制”促“水长清”,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市先后建成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2%,位居全省第二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获批创建梵净山国家公园。截至去年,全市完成营造林31.5万亩、国家储备林编制项目37个,建设国家储备林25万亩。

截至去年底,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国家“水十条”、省“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乌江、锦江、舞阳河、松桃河四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

沿着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逐绿之路,梵净生态净土、乌江百里画廊、锦江两岸长青,生态优势成为铜仁最大的优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一一展现。

桃源胜地水长清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区,每年都会吸引上百只白鹭前来印江河栖息越冬。为印江生态环境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成为了当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作为环境状况的“指示生物”,白鹭的出现和繁衍,无疑是对印江自治县推动绿色发展举措的最好肯定,该县全力推进河长制,制定了《印江河流域保护条例》,为保护河流提供法律依据,并启动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让河道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政府、居民的共同努力,使得白鹭在印江城区繁衍生息,为印江的生态环境“代言”,成为铜仁生态环境良好的生动写照。

而位于碧江区漾头镇境内的锦江特大桥,同样是铜仁为生态让步的典型案例,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作为铜怀(铜仁至怀化)高速控制性工程的锦江特大桥,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护锦江河环境和锦江黄颡鱼、山麻鱼等珍稀濒危鱼类,大桥为生态让步,以"一跨过江,河道中避免设置桥墩"为基本原则,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建成了贵州首座中央索面混凝土斜拉桥,成为锦江河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

以“河长制”促“水长清”,铜仁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围绕河湖保护和永续利用这条主线,协同推进流域河长制高质量发展,河湖水质持续向好,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坚持高位推动,相继组织召开全市总河长会、河长制工作会、河长制部门联席会,发布总河长令等。市、县、乡、村四级河长认真履职尽责,围绕“一河一策”,精心开展巡河工作,有效解决河湖管理保护有关问题,仅2022年,全市3137名河长巡河共计约12万余次,有力推动了河湖管理常态化。

坚持协作联动。探索建立了流域河长制,由市级主要领导担任乌江流域、锦江流域、舞阳河、松桃河流域河长,明确了工作职责、任务及要求等,推动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河流管理保护格局;与相邻省(市)建立跨省河湖联防联动机制,与湖南、重庆等省(市)签订了跨省河湖联动机制协议,有力推动跨省河湖共同保护治理,深入推进乌江两省三地共治共享;推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与东南州、黔南州签订了《舞阳河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联合巡查、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并开展了联合巡河工作。

坚持依法治水。我市相继出台《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铜仁市锦江干流大江沿岸建设管理条例》《铜仁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系列地方性涉水法规,扎实推动相关部门开展执法巡查,以《水法》《防洪法》《长江保护法》《贵州省河道管理条例》《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开展全民学法普法活动,努力营造全民爱水节水、爱河护河的良好氛围。

坚持重拳整治。我市明确河道管控边界线,全市445条河流全部完成管理范围划定,12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全部完成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持续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坚持督导考核促进各级河长和有关部门积极履职尽责,推动河长制落地见效。

因水而兴的铜仁人一路护绿,护水而行。

梵天净土山常绿

万山区下溪乡兴隆村,一个被山林环绕的美丽村庄。在这里,护林员们身着专门的护林服装,携带镰刀,日复一日地在山林间穿行,仔细检查树木的生长情况,预防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远眺郁郁葱葱的林海,兴隆村的村级林长杨天德满怀自豪地介绍说:“我们主要负责组织护林员开展巡山工作,每个月至少进行25天的巡山行动,只要天气允许,我们都会坚持开展巡山行动。”

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对生态保护的执着和坚守,在铜仁,以“林长制”为核心抓手,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质量提升等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全市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森林管护机构,让四级林长全覆盖,真正做到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树一木都有专人管护。

我市先后出台了《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市古大珍稀树木保护管理办法》等规定,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重点区域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探索开展人工商品纯林树种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

深入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扎实推动国家森林督查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整改,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2023清风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

·

持续加强有害生物防治,聚焦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制定《铜仁市2023年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工作方案》,集中力量推进枯死树清理行动,着力打好梵净山保卫战、疫区疫情歼灭战、梵净山周边疫情阻截战“三场战役”,切实开展“无疫区县、无疫乡镇、无疫村社”创建,努力实现疫区、疫点、发生面积、病死松树“四下降”。

今年以来,市、县、乡、村各级林长巡林42270人次。今年以来,全市建设国储林面积22.1万亩。江口、玉屏、印江列为全省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的试点示范县。

护林之下,如何推动绿色发展。铜仁把林下空地变产业用地,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认真抓好木本油料、林下种养、森林康养、林木种苗、木竹产业、经营主体“六大提升工程”,夯实特色林业基础,不断强化主体培育、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促进加工转化、打造特色品牌。

我市以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菜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以林禽模式、林蜂模式、林畜模式适度发展林下养殖业;以野生菌类采集、野生中药材采集、野菜等林产品采集积极发展林下产品采集业;以梵净山、佛顶山为核心,有序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康养业,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430万亩。

依托林地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江口县积极发展淫羊藿、板蓝根、黄精、缬草等林下中药材产业,碧江、玉屏重点打造油茶林下套种示范基地,万山区重点打造林下蔬菜示范基地,德江县重点打造林下天麻种植……

苗林一体、林旅一体,大力推动林业特色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护林之路让生态保护永续永恒,林下经济让发展高质量可持续。

以绿为底路长兴

不负青山,方有金山。

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229条河流遍布城市山野乡间,66.2%森林覆盖率让铜仁百姓不仅依山傍水,更要吃上“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饭、旅游饭。

立足特色水资源天然优势,围绕环梵净山产业圈,乌江水系铜仁西部产业带、沅江水系铜仁东部产业带,江口“生态水”示范基地、石阡“养生水”示范基地、碧江“水文化”示范基地产业布局,我市主抓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山泉水、温泉旅游与康养“三大系列产品”,创新“水+茶”“水+生态养殖”“水+旅游”“水+康养”四个业态,实现了用好水资源、做强水产业、做全水体系、做大水平台、做响水品牌、做活水文化。

截至去年底,全市天然饮用水产量突破300万吨,全市包装饮用水企业达到144户,占全省18%,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温泉旅游产业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实现收入7亿元左右,带动物流产业创收近3亿元,水产业得到突破式发展。铜仁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梵山净水·健康水都”称号,“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梵净抹茶·香溢天下”系列品牌走俏市场,以梵山净水为代表的“多彩贵州水”已成为全省优势特色产业,“水文章”越写越精彩。

立足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铜仁聚焦乡村振兴,全力推动生态茶、生猪、家禽、蔬果、食用菌、薯类、中药材、牛羊、蜂蜜、特色林业十大特色优势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全市有机产品认证企业48家、产品79个,有效绿色食品产品3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遴选“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品牌100个,打造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乡土品牌35个,成功申报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7个。

让生态优势驱动旅游产业化,按照“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的理念,推动生态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按照“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发展思路,持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扎实推进全市生态旅游业的提质升级,梵净山、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振兴产业带、思南白鹭湖、沿河乌江百里画廊……山水环绕成为铜仁的最大特色,生态成为吸引游客来铜的最靓丽品牌。

青山如黛,绿水如镜,良好的生态环境如璀璨明珠划过碧水,郁郁青山徐徐后移,爱山护水,生态铜仁,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的铜仁故事正在有力续写。

(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怡珉 石珍英 通讯员 陈刚)

【举报】 来源:铜仁微报  责任编辑: 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关键词: 长清 铜仁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