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黔西南

风帆劲鼓势正扬 砥砺奋进谱新篇——黔西南州2024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时光的车轮镌刻着奋斗者的坚实足迹。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西南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坚持“123456”总体思路,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战略,加快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黔西南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朝着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愿景阔步前进。 

强工业 推动新型工业化提质增效

冬日暖阳之下,走进我州各大产业园区,处处洋溢着激情与活力,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滚滚热潮。火热的建设场面、忙碌的生产车间、现代的产业场景,奏响了黔西南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 

在位于兴仁市巴铃重工业园区的贵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忙碌着生产汽车轮毂,经过铸造、切口、喷漆、检测等工序铸造的轮毂,等待着涂装车间工人包装,发往国内外市场。

同样位于巴铃重工业园区的贵州路兴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在加紧生产预焙阳极碳素,这是电解铝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作为电解铝上游产业,成品就地供应园区企业,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目前,45万吨预焙阳极项目已建成投产,公司2024年生产预焙阳极50.7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路兴碳素公司阳极碳素生产车间 图/薏乡兴仁

一处处工业园区日新月异,一个个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产业园区忙碌的生产景象正是我州强化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提质增效的见证。

2024年以来,我州以“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富矿精开”为抓手,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战略,全力推动全州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结构趋优、活力增强、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在迈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2024年,我州聚焦能源、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基础材料及加工、特色轻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富矿精开”,依托电力优势,延长铝产业链条,形成上游阳极碳素,下游铝合金板带材、汽车型材制造等铝产业企业14家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稳步发展,以振华、东岛、晖阳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不断完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形成集正负极材料、聚合物电池等产业集群。特色轻工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生态特色食品、白酒、健康医药及其它轻工四大板块,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结构趋优、活力增强、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

截至2024年底,全州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344家,创新型企业累计达10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56家。

兴农业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眼下,正值菜心收获季节。在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的安龙蔬菜基地里,一颗颗菜心健硕肥壮,工人们正严格按照标准,指掐刀削,采收成熟的菜心。这些绿油油的菜心带着晨露,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好,即将被送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我州生态环境优越,气候适宜,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而菜心产业正是我州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气候条件,我州通过引进农林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措施,大力推进菜心产业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让优质菜心源源不断送达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目前,全州菜心种植面积达5.51万亩,累计产量5.52万吨,累计产值达3.3亿元。

安龙菜心基地 

我州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以茶叶、薏仁米、中药材、精品水果等为主的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改进、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极大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兴,百姓富。仓廪实,天下安。

黔西南州聚焦“良种、良法、良机”,以水稻单产提升和高产技术示范为目标,不断开展技术研发和改良水稻品种,水稻单产提升效果显著。其中,种植的“甬优1540”品种在专家临田测产中,获得亩产1163.45公斤优异成绩,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位次,为全省乃至全国水稻高产作出了积极探索。

产业之花,结出硕果。2024年,全州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6万亩,打造“81688”示范点162个,粮食单产水平持续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产量84万吨以上。黔西南州6个农产品成功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2个农产品荣获“绿色食品”和“中国华夏有机产品”认证。

如今的黔西南,正描绘出一幅农业产业更加繁荣、乡村面貌更加美丽、农民收入更加丰厚的多彩画卷。

强文旅 促“流量”变“留量”

2024年,从“五一”、暑期到中秋国庆假期,黔西南旅游热度居高不下,各大景区游人如织,人气爆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沉浸式体验“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绝美风光与深厚文化,品味“世界地质公园、醉美诗酒田园、和谐布依家园、户外运动乐园”的独特魅力。

黔西南文旅的大波“流量”缘何而来?

刚刚过去的2024年,太多的热点让人记忆深刻。三月初,“网语”“黄小西吃晚饭”让万峰林在网络风靡。三月底,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新晋世界地质公园,获得世界级“金字招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地质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四月中旬,第十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黔西南召开,向世界展示了阳光黔西南的独特魅力。十二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万峰林被确认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黔西南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磅礴数千里 为西南奇胜 张霆 摄

这些出圈热点为黔西南持续“引流”,为黔西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大能量”。

黔西南山地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生态优良,发展旅游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回望过去一年,黔西南州举办“春、夏、秋、冬文化旅游主题”系列活动,春赏百花、夏避酷暑、秋享清风、冬泡温泉,发展全境全季旅游,吸引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惬意享受这天然的“大空调”“大氧吧”。

为持续做好“旅游+”文章,黔西南积极办好重要赛会,开发文旅产品,通过以赛引流、以赛兴旅、以赛促产,使带来的“流量”转换为旅游发展的“留量”。

应对“流量”热浪,黔西南积极做好准备,通过推出旅游优惠政策、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文化研学品牌等措施,不断提升软硬件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水平,营造宾至如归的旅游服务环境。在深入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黔西南旅游业态得到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持续优化,旅游项目也在加快提质,区域比较优势愈加凸显。

促招商 强化项目落地见效

近日,在安龙县瑞龙产业园内,2024年10月签约入驻的贵州云纺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正加紧进行人员招聘和设备调试,预计今年春节后开始生产。 

安龙县瑞龙产业园 图/黔西南日报图库

作为安龙县重点引进项目,贵州云纺纺织公司以生产“四面弹”高端面料为主要业务。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500人,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准备在安龙上一万台织布机,将占有全国同品类三分之一的市场体量,也会是我们最大的生产基地。”贵州云纺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昌磊介绍。 

贵州云纺纺织公司的入驻,正是我州招商引资成果的一个缩影。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引。2024年,黔西南州狠抓招商引资,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要素配套,聚焦“四化+康养”“六大基地”“富矿精开”“3513”产业集群目标,用好工业、农业、旅游及生产性服务业“一图三清单”,有力有效开展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国企招商,探索创新人文招商,推动产业大招商大提升。

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贵人”的服务保障,加强要素保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难点、破除痛点、疏通堵点,做好“贵人”服务,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黔西南,助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企业落户入驻。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州213个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9.27亿元,涵盖交通、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惠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感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

就业门路更加宽广、社保体系日益健全、社会救助更加完善、教育医疗资源更加均衡……一件件、一桩桩民生实事,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过去一年,黔西南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民之意、关注民之忧、化解民之困、改善民之基,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用实际行动书写幸福温暖的民生答卷,推动黔西南州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2024年,黔西南州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就业增收。通过举办各类招聘会、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全州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71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987人,农村劳动力跨省务工动态保持在50万人左右,全州稳岗就业工作跑出“加速度”,取得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积极成效。

2024年,黔西南州持续深入实施“文教兴州”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和改扩建了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同时,通过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医疗卫生方面,黔西南州持续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创新、真抓实干、主动作为,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老百姓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加强了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和帮扶,通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推进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系列惠民生举措,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群众的心间,绘就出一幅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扬帆破浪正当时,策马扬鞭踏新程。如今的黔西南,正凭借持续优化的产业结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必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朝着高质量发展格局奋勇前进。

2025年,黔西南州将锚定目标、聚焦关键,抓实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底线任务,增强动力、凝聚合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西南实践篇章。

来源:黔西南日报

编辑:张   珊 黄富培(实习)

责编:王   军

编审:张   翔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