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2015年11月10日19:22:53 星期二

手机黔讯官方微信

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黔讯网首页 > 资讯 > 城市 > 黔西南

安龙县打凼村:优秀文化传承催生文明乡风 共建共享绽放民族团结花

往安龙县城东北方向驱车20公里,逐渐可见林木葱茏、河水潺潺,走过名为“浪哨桥”的古桥,便进入打凼村。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重阳树下纳凉、唠家常。这种重阳树,村里不多不少正好有56棵。

打凼村的布依族占总人口的98.5%,是典型的民族村寨,2014年,村子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过传承优秀文化,打凼村不断推进民族共建共享实践,凝聚起民族团结共进共识,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打凼村文明整洁的环境。人民网 李丽萍摄

打凼村文明整洁的环境。人民网 李丽萍摄

打凼村的孝文化历史久远,村中慈母山背后的传说在这里传了一代又一代,尊老爱幼、父贤子孝的传统涵养了村子的良好家风。每年重阳节,村子会为花甲以上的老年人举行百叟宴,让他们老有所乐。不仅如此,村里还形成了打保福的民俗节庆,青年人在盛大的仪式上祝愿长者长命百岁、幸福安康,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

为营造潜移默化涵养孝老爱亲文化的空间,如今,打凼村村民自主修建“议孝亭”。走近“议孝亭”,亭柱两侧刻有“小孝齐家”“大孝兴邦”的对联,横梁上还刻绘了中华传统“二十四孝”典故和现代名人家风家训。不仅为老人提供了一个休闲、聚会的场所,还能让年轻人在此学习传统孝文化。

“优秀的文化要传承,身边的故事也得传颂。”打凼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韦选民说。在议孝亭内,有一件事迹不同于其他,主人公是打凼村村民杨胜素。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双亲、为亲戚奔走送医、照顾大家庭中其他孩子……提到杨胜素,村里人有口皆碑。自她的事迹被选入“议孝亭”后,她便成了更多村民学习的楷模。

打凼村内的民族团结文化墙。人民网 李丽萍摄

打凼村内的民族团结文化墙。人民网 李丽萍摄

“生活习惯十要十不要”“家庭美德十要”“当好婆婆八要八不要”“妯娌相处四不谈”……依托孝文化,打凼村的“和谐文化”早已蔚然成风。不仅如此,为鼓励村民们继承并弘扬尊老爱幼、父贤子孝、妯娌和睦、婆媳得宜的优良传统,村子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儿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让文明乡风不断焕发新气象。

乡风文明不仅靠自觉,还需要约束。结合民族村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特点,打凼村探索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将孝敬老人、邻里相助、婚丧嫁娶等通俗易懂又接地气的内容写进村规民约,拓宽村民民主管理的平台。“有谁违反村规民约,大家一起说说,一起管管,效果很不错。”韦选民说。

“挖掘本村民族、村史、非遗文化,具有记载或传承价值的,一次性奖励100分”“参与各种组织的秩序维持、巡逻、邻里矛盾调解,一次奖励20分”……为激励村民持续关注村情村务、长期保持良好文明风尚,打凼村开展“党建+积分”工作,营造争上“红榜”拒绝“黑榜”的氛围,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村民在村委会的休息区聊天。人民网 李丽萍摄

村民在村委会的休息区聊天。人民网 李丽萍摄

村里不怕有矛盾,就怕不沟通。为推动建立团结友爱、平等和谐的农村新型人际关系,打凼村建立了“三老四会”治理机制,组建由旗老、寨老、离退休老同志“三老”构成的议事小组,指导由村民组成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以及禁毒禁赌协会“四会”工作,依据村规民约为村子的日常事务建言献策、做好监督管理,并通过沟通交流化解分歧,从而增进邻里和谐。

“每逢大事要事,我们都会召集大家在‘议孝亭’共商共议,通过举手表决的形式,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真正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韦选民说。如今,议孝亭成了打凼村民族团结精神的汇聚地,村民们茶余饭后围坐此处谈天说地,村干部隔三差五来这里给大家讲政策,基层评议自治组织时常借地召集群众说身边人、晒身边事……打凼村的“文明指数”越来越高,民族团结的根基越扎越牢,村里56棵象征民族团结进步的重阳树也愈长愈茂。

【黔讯网版权及免责申明】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