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贵阳综保区的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辆辆擦拭得光洁如新的二手车,每一辆车都经过专业养护,流畅的车身线条、锃亮的轮毂,尽显整备后的精致质感。
眼下,二手车产业加速出海,正成为贵州外贸经济领域的新兴增长点。数据显示,自2023年顺利跑通二手车首单业务以来,截至今年6月,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出口车辆超2000台,出口金额达3.1亿余元,聚集二手车出口上下游企业20余家。
作为贵州外贸的“新赛道”,两年时间里,贵州二手车产业实现了从“零”的突破到“量”的增长,背后是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在“走出去”和“引进来”方面下功夫,积极抓订单、拓市场、寻商机、谋合作。
“走出去”是多方布局海外市场。今年6月25日,中国贵阳(老挝万象)二手车出口海外营销公共服务中心在老挝首都万象市赛塔尼县举行,这也是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成立的第10个海外运营中心。
“目前,通过中老铁路运输单台车运费仅需7000元,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运营主体贵阳市丝路汽车董事长代禹庭向记者介绍,依托中老铁路显著的运输成本优势,万象中心将紧扣老挝家庭消费升级趋势,逐步构建起覆盖老挝主要经济带的服务网络,大力推动贵州二手车进入老挝市场。
在代禹庭看来,成立海外运营中心不仅能将销售模式由toB拓展到toC,助力销量提升,从而提高利润率;同时将国内汽车售后维修能力搬到海外,利用好公司已有的海外仓资源,进行汽车零部件的仓储共享,优化成本,为售后服务提高配送效率与保障。
为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方位合作,目前,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已在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老挝、柬埔寨、菲律宾、阿联酋、塞拉利昂等国家或地区设立了海外运营中心。
“引进来”是吸引外商来到贵州。在刚刚结束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上,贵阳市商务局与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联合首次设立二手车出口专题展区,并同步举行中国(贵阳)非洲二手车产业供需对接会,会上贵州汽车企业与非洲采购商签约金额达8160万元。
展会结束后,来自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名嘉宾,马不停蹄地来到贵阳市考察多家汽车、汽配件及二手车企业,寻求更广泛、更深入的商贸合作。
此次考察之旅让客商们收获颇丰。尼日利亚的汽车客商阿德姆米说:“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消费者认可与欢迎,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考察,与贵阳汽车企业达成更多有成效的合作。”
此外,在整合本地企业组团出海方面,由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牵头的贵州省汽车流通协会国际贸易分会也于今年5月成立,旨在破解省内二手车出口上下游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规则不熟悉、跨境供应链对接不畅、涉外服务资源分散等问题,进一步规范管理、整合资源、开拓市场。
二手车出口迅速成为贵州外贸新亮点,同样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如今,在贵阳综保区内,贵阳海关所属筑城海关设置了专门窗口和查验优先通道,实行7*24小时随报随检工作机制;商务部门提升手续办理质效,依法依规压缩审批办理流程;税务部门为相关企业量身定制退税服务措施,帮助企业退税资金快速到账、缓解资金压力……
多样化的政策支持,为基地二手车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代禹庭说:“自基地落户贵阳综保区以来,得到了中央、省、市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商务、海关、外管、交管、税务、市场监管等多家部门联合精准服务二手车出口客户,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业务开展效率,相信在更加完善的政策引领下,贵州二手车将更好地‘抱团发展’在海外树立良好口碑,形成更好的商业环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