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到下雨天,练车场地和办公室就污水横流。现在经过整治,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被水淹了!”说起近期的新变化,贵阳市云岩区三桥路街道贵龙驾校的工作人员满心欢喜。
由于地势低洼,三桥路街道部分路段每逢降雨便积水成患,严重影响居民日常出行与生活。接到群众反映后,该街道党工委迅速联合区市政所对19处易积水点开展专项治理,并对汛期重灾区域实施管网改造、排污井新建工程,全力破解积水顽疾。
为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响应,三桥路街道还创新构建民生服务保障体系,开通“24小时民生服务热线”,推行“接诉即办、限时办结”机制。同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以制度约束倒逼服务质量提升,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群众所急,就是工作靶向!”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云岩区通过基层“微创新”,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精准触达的民生服务,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里,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创新三把“钥匙” 解锁无物业小区治理难
对于盐务街街道百腊井小区的居民来说,杂物乱堆、停车混乱曾是他们的一块“心病”。“以前楼道里尽是杂物,停车也不规整。现在处处整洁有序,住着舒心多了!”居民们纷纷为如今的小区环境点赞叫好。
百腊井小区的巨大改变,源于盐务街街道党工委创新打造的“三把钥匙”治理模式——成立业主委员会、自管委员会和志愿者队伍,以多元共治破解老旧小区“疑难杂症”,实现从“老旧差”到“美净齐”的华丽转变。
“因为缺乏有效管理,环境卫生差、停车矛盾突出。”走访发现百腊井小区的症结后,金仓社区迅速行动,由党员骨干带头,联动热心居民推动业主委员会组建,成功架起居民与社区沟通的坚实桥梁,为破解治理难题按下“启动键”。
在业主委员会主导下,百腊井小区制定完善了小区管理规章制度,并对环境卫生、停车秩序、公共设施维护等进行明确规范;定期召开业主大会,广泛收集居民意见。整治卫生死角、解决停车乱象、维修破损路面……随着一项项治理举措落地见效,小区面貌也焕然一新。
吉祥社区居民自治意愿强烈,但缺乏专业管理经验,怎么办?居委会顺势而为成立自管委员会,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核心,探索出一条特色治理之路。
“自管委员会成员中,党员占半数以上,他们带领热心居民、退休干部和社区能人,组建了多支志愿服务队,实现小区事务居民共商、共管、共享。”居民李先生笑着说,越来越多的人从“旁观者”变成了“行动者”,大家对小区的管理放心更安心。
在知行府院小区,针对老年居民占比高、服务需求特殊的实际情况,盐吉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深入开展走访摸排,发起成立志愿服务队伍的倡议,着力为老年群体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
由退休党员组成的“银龄巡逻队”时常穿梭于大街小巷;“爱心帮扶队”中,党员带头定期走访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环保先锋队”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环境美化行动……各类志愿服务不仅解决实际问题,更在社区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氛围。
撬动市场资源 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时代在变,社区治理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新需求。”回想起几年前的社区治理窘境,渔安街道党工委书记钟妮莎感慨颇深。那段时间,她通过多次走访调研、专题研讨和征求意见,在记事本上记满了群众的诉求。
如何打破“政府兜底”的路径依赖?渔安街道给出破题思路:以市场化机制激活社区内生动力。2024年11月,街道社区服务总公司正式挂牌,10个社区子公司相继成立,构建起“10+1”的社区公司体系。
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根基?渔安街道明确:重大事项必经党组织研究、街道党工委审核、社区居民参与监督;创新“双轨考核”体系,将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纳入干部考评;构建“五方联席”平台,统筹业委会、物业、商户等多方力量,确保社区公司健康发展。
钟妮莎告诉记者,各社区企业由社区居委会控股、社区“两委”成员任公司管理人员,通过经营管理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服务,产生的利润用于社区发展和治理,走出了一条“党建领航、社区统筹、企业运营、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凭借电影《哪吒2》的热度,越界影城备受瞩目。我们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开展闲置场地招商引资项目策划。”渔安街道尚礼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尚礼社区有限公司总经理熊莉坦言,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收益,为开展惠民项目、优化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持续赋能。
以市场资源激发社区效能,这样的案例在渔安街道比比皆是。思齐社区党支部书记带领班子成员化身“服务守艺人”,引入专业商管团队打造“渔安年货市集”;王家桥社区引进专业托育机构,打造“15分钟托育圈”;思明社区公司开发社区健身中心,推出“银发健身卡”……
“从回应民生诉求,到老旧小区改造,再到市场资源赋能社区,桩桩件件紧扣群众‘急难愁盼’。”云岩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学习教育成果正通过基层“微创新”,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民生“大幸福”。未来,云岩区将持续深化探索,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