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贵阳

【强省会·新征程】乌当区2024年“八强”成绩单出炉

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一个个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个个美丽乡村蝶变升级、一个个生产车间繁忙有序、一件件民生实事如期兑现……回望2024年,乌当大地处处涌动着百舸争流的发展热潮、激昂着奋勇争先的澎湃动能。

这一年,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乌当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这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乌当区政府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拼经济、一心促发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这一年,围绕“全力打造‘五个新高地’,高质量建设‘五美五活’现代化新城”的战略部署,乌当区政府纵深推进“强省会”行动,加快建设“美丽乌当·活力新城”。

……

俯瞰乌当中心城区 。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2024年,乌当区地区生产总值在2023年突破200亿元的基础上,一举突破250亿元大关、达到251.08亿元、同比增长5.1%,一、二、三产分别同比增长3.6%、4.8%、5.6%;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9312元、27284元,同比增长4.5%、6.6%。

时间无言,实干有声。乌当区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信心百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稳步前行。

聚焦“强工业”

产业基础更加牢固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

2024年,乌当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坚定以健康医药产业为主导、电子信息制造业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发展定位,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智汇云锦孵化基地。

“一主一特”优势凸显。健康医药主导产业完成产值71.57亿元,占全市医药产业的比重持续提升到42.3%。大力推动医疗器械注册证办理,获批27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位居全市首位。电子信息制造特色产业完成产值36.4亿元。振华新云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

工业企业提档升级。培育规上工业企业7家。健兴药业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健康医药生产企业,荣获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称号。新增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44.3%。新天药业、高新惠诚、飞龙雨等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实效。

工业项目提速增效。完成工业投资20.1亿元、同比增长40.2%,增速创历史新高。标准厂房新开工面积39.21万平方米,新增可用标准厂房面积92.52万平方米。振华新天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交付使用25万平方米。军创废旧机动车回收与拆解、嘉弘能源废旧电池梯次利用项目建成投用。高穴装备制造产业园、惠诚食品产业园、精一科技等25个项目加快建设,侗家食府、健兴医药工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园区配套持续完善。振华路(一期)、火石坡2号路、洛湾园区支路、云锦路等园区道路建成投用。振华、云锦、火石坡(二期)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完成振华园区4回路10千伏专线等配套建设。收储工业用地324.46亩。

产业招商取得突破。签约落地奥言医疗、煜宏生物、隆扬汽车等项目81个,其中工业项目44个。签约金额75.67亿元,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7.65亿元、工业占比50.44%。上海汇伦医药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补强“两药一械”化药制剂板块,壮大全省高端化药制剂产业;国药器械贵州公司正式入驻乌当区;引进三力制药、北京同仁堂传承创新私募基金,联动省市共同组建2只基金,总规模6亿元,同步储备项目落户乌当区,“基金招”“招基金”取得突破性进展。

联德液压(贵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聚焦“强城镇”

功能要素更加完善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2024年,乌当区政府锚定产业美经济活、社会美治理活、生活美生产活、业态美市场活、环境美生态活的“五美五活”现代化新城目标,坚持以“一圈两场三改”为重点,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做强城镇经济、提升城镇品质,推动“人、产、城”融合发展、良性循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规划布局不断优化。有序推进7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积极融入“两区两县”融合发展规划。启动“银发经济产业园”“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乌当银发经济产业纳入全市10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省级地质公园、三江项目规划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持续深化“一圈两场三改”,4个城中村、6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阶段性任务,狮岩路、稻香村地块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加速推进。新增停车位855个。改造雨污、燃气等城市管网106公里。乌长、贵平高速乌当段建设顺利推进;贵黄高速延伸段乌当段完成竣工验收,即将实现通车运营。完成39个、54.47公里农村道路提升和安防工程。贵阳市东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投用,新增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62个,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建成。

房地产企稳回升。全力推进中天·吾乡、乐湾国际等“保交楼”“保交房”项目建设。鸿景花园、顺海绿洲等安置房交付2747套。房地产销售面积连续12个月正增长。

聚焦“强三农”

乡村振兴更加有力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成效明显……2024年,乌当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履铿锵有力。

底线任务守得更牢。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人口全年人均纯收入完成23240.76元、绝对值排名全市第一,未发生一例返贫致贫。耕地保有量达14.5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主要粮食播种9.53万亩、产量3.16万吨,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农业产业发展更好。投入4598万元衔接资金用于86个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等项目建设。“5+1”产业稳步推进,建成玉米、小番茄等制种基地2380亩。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运营中心投用。“五零吾当”生态品牌在农博会精彩亮相并获金奖。百宜辣椒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种养大户49户、家庭农场22户、龙头企业2家。乌当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连续两年被省级评为优秀。

乡村治理效能更高。新(改)建厕所825户,改造宜居农房550户,整治“空心房”24栋,建成1600个公墓墓位。平坝村、马头村和偏坡村成功创建为“两改两治理”省级示范点。

聚焦“强旅游”

消费业态更加丰富

赏花摘果,避暑旅居,体验布依风情,吃庖汤、泡温泉……2024年,乌当区政府紧盯“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聚焦旅游产业化发展目标,不断加快旅游产业升级、丰富文旅供给,推出多场主题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将“流量”变成“留量”,让“人气”转化为“财气”,全力推动农文体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大做强“爽爽贵阳·活力乌当”文旅品牌。

文旅载体多元共生。西南地区首家“越剧文化传播基地”在乌当区挂牌。成功举办中法文化交流、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等活动。偏坡乡坡里小苑获“银山级”民宿称号。万象温泉荣获“金汤级温泉度假地”称号。旅游总收入、过夜游客人次、游客人均花费分别增长0.57%、7.18%、1.81%。

避暑旅居方兴未艾。新增五星级农家乐8家。打造羊昌村“爽爽贵阳·旅居生活”重点产业项目。提升改造旅居民宿172栋,新增2290间客房、4373张床位。接待旅居游客5.6万人次、旅居收入达3856万元。

商贸消费加快复苏。培育慧车云网、广垦农业、宜大鲜生等18家企业上限入统。完成4个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城乡三级物流流通体系基本建成。新天地铁商业街开街运营,招引89家企业、商户入驻,地铁经济初见成效。落实“一揽子”促消费政策,带动汽车、家电、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3.8亿元。泉上美食汇荣获“贵阳市十大名店”称号。

聚焦“强环境”

改革发展更加深入

2024年,乌当区政府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等,大力推动政府系统机构改革,聚焦利企便民、“平安乌当”建设等工作,为企业纾困解难,为民办好事、实事,不断优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聚焦“诉求办理、承诺兑现、企业评价”,搭建“政银企”月度会商平台;减免各类税费17.93亿元;推动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办件量达2.1万件,“贵人服务”乌当品牌更加彰显。

重点改革推进有力。全面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国企改革率先突破,构建国有企业“1+4+1”经营架构,6家国有公司率先改革转型,减员降薪10%以上。经开区以“人员编制岗位分离管理”为突破口,“五优”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改革入选全国典型案例。19个“农综改”试点项目基本建成。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稳妥推进“问题楼盘”、拆迁安置等不稳定风险化解。社员股金吸纳端全面清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1%。行政诉讼胜诉率在1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刑事、治安发案数实现“双下降”,安全感测评排名全市前列,平安乌当建设成效明显。

聚焦“强生态”

美丽乌当更加彰显

2024年,乌当区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实现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工业固废综合处置利用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7个100%”,森林覆盖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市第一。

“两山”金字招牌成色更足。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振华新云、千叶药包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林地利用面积达26.57万亩。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达19.8亿元。绿色经济占比达50%以上,位居全市第一。

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完成乌当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0年),森林覆盖率为59.97%、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26,保持全市第一。

环保问题整改有力。南明河流域(乌当段)、建筑垃圾等91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基本完成整改。

聚焦“强民生”

社会事业更加普惠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2024年,在全面建设幸福乌当的奋斗之路上,乌当区政府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新增公共停车位855个;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588人;羊昌卫生院急救分站建成投用,解决了羊昌镇、百宜镇、新场镇和新堡布依族乡约 5万人就近看病问题;完成新场镇尖坡村、大坝村、尧上村、永丰村、杨梅村人饮抗旱应急工程,解决了近万人饮水问题……一张张“民生清单”变成了一个个“幸福账单”。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建成区第十幼儿园、新九东风分校(初中部),新增学位1470个。区中职校中药专业获省级“特色骨干专业”认定。新天一小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新增“灵名师”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49人。本科上线率达78.86%,创历史新高。

医疗能力逐步增强。完成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和5个卫生急救站建设。构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医疗服务体系,县域就诊率超90%。区中医院开办运营。成立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省级名医工作室2个。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5.5人。

就业优先扎实推进。新增城镇就业6477人,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588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4400万元。

社会保障持续完善。全面完成为民办“十件实事”。252路公交“惠农专线”获多家央媒点赞转发。景云山等殡葬服务场所价格大幅下降。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审批权限全面下放。城乡居民每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至827元。发放社会救助金、高龄补贴3364万元。乐湾国际康复中心建成投用,16个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100%。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达4.06个。

聚焦“强人才”

汇智赋能更加多元

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

2024年,乌当区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一主一特”产业需求,通过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推动各类人才向乌当集聚,不断做大人才总量。

全力引进人才。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留(引)行动,持续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吸引省外高校毕业生来乌就业1330人。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193名。新增制造业、大数据人才2091人。

扎实培育人才。以企业创新平台赋能人才成长,新增立特精密、博林药业等1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贵州路桥集团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新增培育农村实用人才514人,认定高、中级农业技师328人。培育省、市乡村工匠名师42人。

科学用好人才。搭建“政、校、企”深度合作平台,组建“乡村振兴顾问团”“科技特派服务队”,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3个。获批市委联系服务专家4名、市级人才绿卡52人。入选2024年“甲秀之光”访问学者1人。

政策留住人才。持续深化“1+15”人才政策落实,严格落实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统筹做好人才住房、就业、子女教学等各项保障,筹集人才保障房2129套(间),兑现政策经费347万元。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2025年,乌当区政府将坚持规划为先、产业为要、民生为本,紧扣“五美五活”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激发活力、稳定预期、防范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记者 黎荣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