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贵阳

今年上半年,贵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2.63亿元

近年来,贵阳贵安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深入“三农”工作最前沿,察实情、找问题、谋良策、促发展,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开展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工作,有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上半年,贵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2.63亿元、增长4%,较去年同期提高0.6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2元、增长7.1%。

传经送宝助丰收

“最高亩产909.25公斤、平均亩产652.74公斤!”今年,贵安新区龙宝大坝又一次交出优异“成绩单”,高产的背后离不开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品牌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张斌等人的坚守。

龙宝村千亩坝区现代农业示范田是贵阳贵安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和农业经营效益的有效探索。自建设以来,张斌就带着技术团队在这里扎根,已将近3年。

“我们从‘优种、机械化、组织方式、改革创新、实际成效’五个方面着手,开展龙宝大坝示范责任田建设。栽培技术方面,推广‘两增一调’技术,即增加种植的密度,增加钾肥的使用量,调节氮肥的使用次数,以提高亩均单产。”张斌介绍,示范田还采用机械化种植、管护、收割,有效保障坝区水稻种植安全。

示范田引领,龙宝村不少农户实现自种田丰产丰收。同时,得益于示范田的带动,龙宝村过去技术不成熟,近乎破产的合作社再度恢复“生机”。

“按照示范田的标准,我们不仅自种了500亩水稻,还托管了农户的500亩农田。”文何农机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刘文何表示,托管农田的村民每亩收入都在600元以上,合作社年收入也实现50余万元。

近年来,贵阳贵安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定期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有效融合,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农业生产“压舱石”。

2024年,贵阳市推广“五个示范”(即在优种、农机化、生产组织、产业链打造、收入成效五个方面作示范)创建示范责任田30.2万亩,发布粮油作物主推品种14个,推动7.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千名农技人员下沉指导农业生产,预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41.37万亩、总产量44.78万吨以上。

农村“五治”美乡村

今年夏天,贵安新区高峰镇栗木村赶上了乡村旅游的红利,村里涌现不少民宿,村民杨勇家就是代表之一。

“2022年时,赶上‘治房’的好政策,我家就装修重整,做民宿生意。”过去,杨勇在外从事旅拍行业。今年7月,由于栗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他家民宿提前开始试营业,他也因此回到家乡。

“过去栗木村是传统农业村落,虽然自然风光条件优越,但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略有欠缺。”贵安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局乡村建设科负责人曾嬿冰说,在农村“五治”(即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引领下,栗木村聚焦短板弱项持续发力,实施农房庭院改造、绿化美化、修复农房风貌等,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提升卫生厕所占比和管护水平,加强乡村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美丽的乡村,吸引村民回流和游客踏访。“村子干净整洁,每逢周末节假日,来村里休闲度假的人也多了。”杨勇说,今年暑假,家里的民宿接待游客300多人,实现营收上万元。

截至目前,栗木村已配套5个旅游公厕和3个大型停车场,共有15栋民居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可提供房间56间。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以“两改两治理”(即改厕、改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及农村“五治”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10条“五治”集成暨乡村旅居带,改造宜居农房8951户、整治农村“空心房”982栋;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等工程项目36个;提升农村垃圾收运点、配置收运设施、建成收集亭1663个;巩固提升农村户厕6062户(完成省级目标4892户),建成长效管护平台36个。

精深加工强产业

在花溪区久安乡,贵茶集团旗下贵州久安古茶树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热火朝天,新增的1条碾茶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新生产线主要用于抹茶的初制原料——碾茶生产。投用后,预计年产值200万元左右。”该公司总经理覃玉表示,“多亏花溪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向上争取,申请到了项目资金,让我们能再添新的产品生产线,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

王云是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加工中心负责人,对点联系贵州久安古茶树茶业有限公司。

王云介绍,2010年,久安乡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贵茶集团,建成了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包括生态精品茶园、古茶树母本园、古茶树快繁温室等。为闯出产业发展新路,农业农村部门还在资金上争取项目、在技术上开展培训、在产销对接上提供平台,全力推动茶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在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我们实现了长足良性发展,并直接带动100多名农民就业,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覃玉说。

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农产品在延链补链强链的助力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强了产业,富了百姓。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聚焦“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产一企、一家一特、一人一技”,打造市级农业特色乡镇4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50%乡镇实现“一产一企”联结覆盖,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达128.9亿元。

驻村干部解难题

“多亏张书记,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在修文县六屯镇独山村,四星养殖大户肖明亮提起独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海,满是感激。

2023年底,肖明亮从外地市场购入优质牛。“然而,由于远途运输,水土不服,牛入圈后就陆续生病。”

这时候,张海站了出来。他是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动物疫控中心副主任,对于动物防疫具备丰富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他与当地兽医共同找病因、诊病情,并持续观察,直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还以项目资金入股肖明亮家的养殖场,指导他进行牛圈提升改造,推动产业发展。”张海表示,如今,肖明亮家的肉牛已陆续销售10余头,家中存栏67头,预计年底将为村集体实现分红4万余元。

肖明亮家的事,只是张海为村里做的“小事”之一。

自2023年5月驻村以来,张海便与村支两委一起争项目、修设施、抓产业、送技术,为村里寻找多元发展之路。

2024年,独山村通过引进企业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赤松茸,惠及农户800多人;拓展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新成立“1+1”混合所有制公司,计划发展农旅一体化产业……张海表示,今年全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增幅15%,达到21000元。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3+1”保障总体稳定,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前三季度,贵阳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783.77元、增长8.71%,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902.72元、增长10.63%。

下一步,贵阳贵安农业农村系统将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贯穿工作始终,深入田间地头,为基层发展出谋献策,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 刘娟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