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盈枝,乌当处处热潮涌动。
企业生产车间内,机器人精准快速地分类、组装产品;社区文化广场上,居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田间地头,村民忙着收割稻谷……放眼乌当大地,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
现代工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城乡融合加速推进、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是乌当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交出的精彩答卷。
在新时代奔涌的大潮中争当改革“开路先锋”,是乌当区肩负的使命,也是发展所需、企业所盼、人民所望。
近年来,乌当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聚焦强省会“八个强”和党建领域以及打造“五个新高地”等实施100项改革,全力落实好国家、省级有关改革事项,谋划推进3项“一县一试点”改革试点,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由点及面、积厚成势、亮点纷呈,成功获批并承接落实“国家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乌当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动能更加强劲。
扛牢主体责任 举好改革“指挥棒”
扬帆启航,方向至关重要。
在改革的进程中,乌当区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不断加强改革精准发力和精准落地的能力,全面汇聚改革力量。
乌当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始终向党中央看齐、向省委和市委对标、向问题聚焦,全力打造“五个新高地”,建设“五美五活”现代化新城。
谋在前列。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市委深改委会议精神,建立“区委深改委统筹抓总、专项小组分兵把守、牵头部门具体实施、参与部门协同配合、改革办综合协调”的工作机制,谋划推动强工业、强城镇、强三农、强旅游、强环境、强生态、强民生、强人才“八个强”和党的建设等一批关乎全区发展大局的改革工作。
抓在实处。优化9个专项组、47个专题组成员,全年召开深改委会议4次,审议改革议题12个,出台《乌当区关于闲置资产盘活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改革方案,谋划部署改革年度要点35项,深改委成员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12个,均完成结项。此外,充分发挥改革考核指挥棒作用,统筹开展重点改革项目督察,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领衔推进,实行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一一对应,形成乌当区全面深化改革和“一县一试点”改革试点工作督查专报,纵深推进改革事项全部落实。
以上率下。大力实施“一把手”抓改革,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不折不扣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明确的改革事项在乌当区落地落实。分管区领导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坚持“管业务就要管改革”的要求,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各乡镇(街道)负责人主动发挥“领头羊”“火车头”作用,结合实际常态化研究改革措施,推动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一地一域突破为全局全域添彩。
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主责不松手、“一把手”履行首责不甩手、业务主管部门尽责不缩手,全区上下“一条心、一股劲”,构建全面深化改革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
强化顶层设计 绘就改革“路线图”
乌当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从顶层设计上建立改革工作总框架,确保改革不走偏、不跑调。
围绕“五美五活”现代化新城建设目标谋划改革措施,用改革破题、以改革开路,推动乌当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向更深层次挺进,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活力。
2023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全区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共谋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4.05亿元、同比增长6.6%,绝对值在全市排名前移一位,增速在全市排名第四、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193元、25595元,分别同比增长4.7%、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在全市排名第三。
聚焦改革开放,添活力——
重点改革扎实有力。国企国资、“四房”联动、农村“四块地”和农业水价等改革稳步推进;31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家企业获得科技项目扶持奖补资金1080万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五个一办”,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一窗办”,政务网“好差评”满意率达99.99%;“园区事园区办”改革有序推进,33项行政审批事项在贵州政务服务网“园区事园区办”专区上线,“一表办、一网办、一次办、一窗办”办结率达100%,“贵人服务”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招商引资活力迸发。扎实开展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以房招商、驻企招商,引进湖南众创医疗、深圳鑫钰顺安、湖南茂熵等优强企业26家。引进海沁光电医疗器械产业基地、贵州再生资源智慧产业园、贵州连锁餐饮中央厨房等产业项目93个,到位资金46.05亿元。
聚焦实体经济,提速度——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健康医药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制造特色产业产值分别完成68.68亿元、55.58亿元,在全市占比分别达42%、19%;新增省级创新型及专精特新企业17户;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2.4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0.86%。
工业项目有序推进。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生产基地一期、新天电子元器件产业园一期等一批项目基本建成交付,千秋实业、宜大鲜生等一批标准厂房建成投用。完成工业投资14.27亿元,同比增长21%。
园区承载能力更强。围绕“一园一带两融合”规划布局,科学规划工业集聚区总面积26.6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7.36平方公里。
聚焦旅游商贸,促消费——
旅游配套持续优化。培育规上酒店2家,新增1家四星级民宿,限上住宿业同比增长26.9%;香纸沟、相思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获批;新增觅野森系营地、王岗村宿林栖地旅游体验园等项目17个。
旅游品牌深入人心。下院村被评为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保利温泉入选省级金汤级温泉度假地,乌当区荣获“美丽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和“美丽中国·文旅最具开发(投资)价值区”称号。2023年,全区共接待游客712.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59亿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商贸消费提质增效。以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运营为契机,在沿线升级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新天轨道交通商业街签约119户、新庄凤煌天街签约30户商家;培育比亚迪、博克赛菲等19家企业上规入统;全年零售、餐饮行业营业额分别增长8.4%、9.7%。
聚焦宜居宜业,提品质——
空间布局更优。主动融入贵阳贵安“一核三心多组团”空间布局,紧扣贵阳贵安东部中心功能定位,完成《乌当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和14个专题规划编制,持续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形成产城互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基础设施更全。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运营,乌当正式加入贵阳轨道交通“线网圈”;完成3个生活圈要素建设和317户棚户区改造,增加1251个公共停车位,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074户、完工1790户;改造地下管网24.91公里,启动60公里城乡水务一体化供水干管项目建设,完成大坡路、云锦路两条“断头路”建设。
城市治理更好。扎实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高雁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与95间“两间房”建成投运;轨道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完成,城运中心基本建成并上线运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考核评价获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聚焦“三农”,助振兴——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100%完成脱贫人口和易地扶贫搬迁有劳动力家庭稳岗就业,脱贫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5.08%和16.26%。
粮食生产保障有力。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完成4328亩流出和疑似流出耕地处置任务;创建党政示范田49个2.65万亩;2023年全区播种面积9.52万亩,粮食产量达3.17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提升”。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稳步推进“蔬果药花茶”和生态养殖“5+1”特色优势产业,谷坝村、马头村、瓮蓬村等13个村被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引进贵州国创、友禾种业等企业发展种苗产业,新建1400亩玉米制种示范基地,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超额完成市级任务;探索创新“一户一院一地”生产经营模式,新增种养业大户94户、家庭农场20户、专业合作社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升。
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数字乡村发展、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治理四大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农村“五治”,完成236户厕所整改提升、600户宜居农房改造等13项任务;全面启动数字乡村建设,“建管运维”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王岗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获批“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
聚焦绿色发展,增底色——
完成绿化造林1.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91%;成功创建30家“无废机关”和1家“无废社区”;空气优良率及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排名全市第一;入选2023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乌当经开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创新社会治理,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乌当区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进一步打破了制约束缚、释放了发展效能,让一项项改革举措、改革实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以人为本 释放改革红利
乌当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始终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日前,居住在龙广路街道新云社区新云小区的孔女士因卫生间天花板漏水,和楼上住户产生了纠纷。很快,社区网格员介入调解,并请维修师傅对楼上卫生间下水管道进行修复,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重拾邻里情。
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治理机制,网格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该治理机制已在乌当区全面推行,全区划分581个综合网格、19个专属网格,建立网格党小组404个。
推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治理机制,是乌当区紧扣民心所向、有力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2023年以来,乌当区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以改革之力、落民生之实,从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改起,交出一份亮眼的民生“成绩单”——
教育方面,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改造学校9所;启动中央民大附中贵阳小学建设;新天九年制学校东风分校顺利开学招生,扩充学位2640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九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28名教师获评省、市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医疗方面,持续深化医疗结构改革,完善区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建设,区医院北衙院区、羊昌县域医疗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增设床位180张。7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提质改造全面完成;建成智慧卫生急救站5个;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5.15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17%。在全市县域医共体内率先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与市级平台互通互享,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小病不出村、常病在乡镇、大病不出县”目标基本实现,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就业方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607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78人。
社会保障方面,养老保险覆盖13.42万人,医疗保险覆盖20.58万人;发放社会救助金2450万元、高龄补贴420万元;12个养老机构启动运营,保障床位1144张;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被评为“全省基层关工委工作样板区”,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招才引才方面,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7768人、制造业产业人才1530人、大数据人才813人、农村实用人才707人;新增重点人才88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支。完善人才保障体系,筹集人才保障房941套(间),累计兑现企业薪酬补贴、人才安家费等政策经费362.26万元,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25人。
安全稳定方面,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常态化推进“打非治违”,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达100%,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5%,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治安案件保持低位,刑事案件下降19.49%,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乌当区将牢记嘱托、感恩思进,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智慧和勇气,紧盯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创新、高效能建设、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生态深化改革,以改革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记者 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