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贵阳贵安文旅市场一派火热景象。
尽管已经入秋,眼下,仍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民生路品尝美食,在路边音乐会邂逅城市之魅,在黔灵山公园感受自然之美,在“红飘带”重温红军长征路,在乡村享受避暑旅居时光……
据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今年1月至7月,贵阳贵安接待游客数超1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收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5%。
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一直以来,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三个原则,大力推进建设旅游强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聚焦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六爽”主题,贵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文旅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擦亮“爽爽贵阳”品牌,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名城。
谋篇布局 优化顶层设计
贵阳贵安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集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于一体的喀斯特风光,山水相伴、绿带环绕的自然景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还有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民族风情,和而不同、多元并重的城市文化。
丰厚的文旅资源,奠定了贵阳贵安文旅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贵阳贵安充分发挥《贵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组织编制《贵阳贵安一核三心多组团文化旅游规划》《贵阳贵安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大力实施“爽爽贵阳”城市IP品牌升级计划,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驶入旅游发展“快车道”。
在城市品牌打造方面,围绕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六大亮点,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编制完成《“爽爽贵阳”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研究》,对推动文旅融合作出具体部署,持续打造文商教体旅融合盛宴,让游客玩得爽、吃得爽、购得爽,提升“爽爽贵阳”城市品牌的美誉度与知名度。
为实现《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的奋斗目标,贵阳编制《贵阳贵安山地旅游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3年贵阳市重要国际客源地区复航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新活力。
据统计,2012年到2023年,全市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平均增速达10%以上,2023年旅游人数较2012年增长199%、旅游收入增长224%。
守正创新 挖掘全新玩法
贵阳贵安在坚守城市精神根基的同时,深入挖掘并创新城市文化内涵,巧妙地将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等融入青山绿水与都市之中,不断挖掘文旅新玩法,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
“这几天,我在贵阳度过了难忘的时光。”今年7月,来自越南的阮秋琼在贵阳孔学堂参加国际儒学联合会2024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完成了探索“中国心学高地”之旅,同行的还有来自15个国家的22名汉学青年学者,在8天时间里,他们从王阳明悟道之地龙场启程,探寻圣人之道,沿着山水美景、人文胜迹,感受贵州多彩文化的独特魅力。一直以来,贵阳贵安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力打造“一堂两心三精品”文化品牌,持续不断地实践阳明文化转化运用。
贵阳路边音乐会也从音乐爱好者的小众聚会成为“火爆出圈”的群众音乐盛宴。截至目前,贵阳贵安共举办路边音乐会220余场,相关内容全网传播量近90亿次,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超2.73亿人次,成为贵州继“村超”“村BA”之后的又一文旅“顶流”。
作为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自去年10月22日试运营以来,成为贵州红色旅游的新地标,目前累计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其中,仅今年7月以来就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贵阳还积极承办全国性旅游活动。作为“5·19中国旅游日”全国六个倒计时活动承办城市之一,贵阳举办了民族巡游大联欢与民族演艺大联欢,吸引3200余人参与,展现了贵州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旅游特色,形成“万人空巷”的壮观场景。
为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小团化、个性化、品质化发展趋势,贵阳贵安开展“小车小团”旅游试点工作,发布精品“小团”线路,推出精品“小车”。今年,贵阳入选马蜂窝“五一”假期热门城市前十、携程“五一”包车游热门目的地前五、自驾游十大热门城市,在避暑季,贵阳还入选全国暑期租车热门目的地第四。
从“山地秘境”到“宝藏美食城市”再到“Citywalk城市”,近年来,贵阳加强政企合作,以“新玩法”为抓手,引入新一代旅行服务商,让更多人看到贵阳市场化、年轻化的新活力。作为中国最大的旅游社区,马蜂窝国内总部于2022年落地贵阳,次年就以“爽爽贵阳·旅行新玩法”入选2023中国旅游创业创新示范案例。
提质增效 打造精品项目
如何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创造更多旅游精品、名品,贵阳贵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原有的旅游资源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在保护和开发环节加码赋能。
作为贵阳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岩古镇一直以来备受游客青睐。然而多年来,面积仅3平方千米的古镇已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为此,“青岩寻访”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在青岩古镇北城门外复建了原有的三座古牌坊,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9.7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在传承与融合青岩古镇历史文化的同时,持续提升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青岩古镇旅游升级版,为青岩古镇提供商旅配套服务。目前,青岩古镇每年接待游客600万至800万人次。
黔灵山公园是全国最大的市区自然山体公园,自今年1月1日起,黔灵山公园取消门票,免费开放,迈出贵阳市旅游景区“三权分置”改革的关键一步。今年避暑季,黔灵山公园人气爆棚,园区内的豚尾猴还成为互联网上的“动物明星”。数据显示,进入避暑旅游高峰期以来,黔灵山公园工作日入园游客人数日均达6万人次,周末达7万人次。
文旅产业还为城市更新注入新活力。近年来,贵阳市青云路、曹状元街、太平路、新印厂等陆续焕新亮相,打造了一批充满文化味、烟火味、人情味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青云市集原本是贵阳针织厂的老厂房。2020年,在城市旧改、退街入室等政策的号召下,贵阳对老街进行规划升级。从开街到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短短两年时间,青云路步行街火爆出圈。数据显示,去年以来,青云路步行街(含青云市集)总营收额达5.96亿元,总客流量超2200万人次。
太平路街区的打造则得益于贯城河的复涌工程,“消失”近20年的贯城河重现河畅水清的美景,新建的太平路街区则延续“后备厢经济”的繁华,老旧街区蜕变为贵阳文旅新地标。避暑季期间,每天前来太平路街区游玩的游客达3万至5万人次。
云岩区新印1950项目让拥有70多年历史的新印厂变身潮流聚集地,成为集天桥食集、城市展厅、新印文化空间、文创类品牌等休闲文化空间和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据了解,街区已签约的102个品牌中,有城市首店6家、西南首店1家,涵盖西餐、火锅、烤鱼、甜品、泰餐、地方融合菜等多个业态。
这些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不仅创造了全新的文旅消费体验场景,还推动了城市文化与消费经济的深度融合,构筑起贵阳新的文化地标与消费高地。
融合发展 联结“诗”和“远方”
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核心理念引领下,贵阳贵安不断探索并实践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在多重领域实现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使文旅产业成为推动多领域共赢发展的“催化剂”,让“文旅+”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到贵阳贵安避暑,短期城市旅行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超过7日的乡村旅居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随着城市避暑“候鸟客”群体的涌入,夏日的贵阳贵安乡村人气十足。
在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凉爽的天气、热情的农户、贴心的服务,吸引了长沙、重庆、成都、深圳等地游客前来常住。上千名游客同时入住,让村里涌现商机。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许多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目前,羊昌村已有58户村民改造自家小院做起了旅居生意。据羊昌村村支书欧春林介绍,大量外来旅居客的涌入,每年至少为当地带来逾700万元产值。
目前,通过实施“爽爽贵阳·旅居生活”计划,贵阳贵安利用盘活闲置农房打造市级重点项目12个、区县试点项目33个,涉及床位数1.6万余张。
贵阳马拉松赛自2014年创办以来,积攒下良好口碑,通过“马拉松+文旅”的组合,成为了一张闪亮的城市文体旅新名片。
为了进一步提升“马拉松+文旅”的融合发展效应,贵阳推出了马拉松旅游套餐,包括参赛包、观光游、文化体验、特色美食等一系列服务,让跑者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深度体验贵阳的文化底蕴和多彩风情。此外,赛事期间还举办音乐节、美食节、文创市集等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吸引了众多非参赛游客前来观赛、旅游,进一步促进文旅消费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贵马”专列的开启,不仅为参赛者铺设了一条便捷舒适的直达通道,更增添了城市魅力。今年,一名来自湖北的选手为了坐上“贵马”专列,特意从湖北绕道重庆,只为亲身感受这份特殊的“礼遇”。
近年来,为一场音乐演出赴一座城的风潮悄然兴起。有着“爱乐之城”美誉的贵阳,除了持续上演的路边音乐会外,今年还举办了K-Zoo运动音乐嘉年华、Pal Festival、心回山湖音乐节、Z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等大型演艺活动。在各类演艺活动举办期间,贵阳的酒店行业均迎来了入住高峰。
回望过去,贵阳贵安文旅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展望未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蓄势待发。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贵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四大文化工程’、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坚定不移强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