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这是一座有梦想的城市,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这是一座有情怀的城市,做优服务提升品质,宜居宜业幸福升级。
这里是花溪,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贵州省旅游度假区、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新区,多块国家级、省级金字招牌“加身”,说不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2023年,在贵阳市花溪区委、区政府带领下,该区继续向稳前行、向优奋进、向实发力、向新奔跑,多项指标进位升级,多类主体加速成长,多次大考圆满交卷,多个领域获得殊荣,多件实事惠民利民,发展迈出全新步伐。
有“形”之数见证发展之“势”。2023年花溪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8%。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当时针转动到新刻度,花溪区坚定锚定“四主四市”工作思路,狠抓民营经济、产业经济、城镇经济、园区经济、村级集体经济,紧扣“一城一副四区”城市定位,坚定不移实施“四大战略”,推动全区发展的“大图景”与千家万户的“小愿景”交融,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已然开启。
发展向好 现代化产业体系聚能起势
春日的花溪,日日是发展刷新的进度,处处是动人的发展故事。
走进花溪区达沃斯光电产业基地项目车间,马达飞转、生产不停。去年,这家主攻电容式触摸屏等产品的民营企业,完成了9000多万元的生产总值,解决了当地600余人就业。
“我们还要新增一条生产线,进一步完善整个产品的产业链,力争今年能实现2亿元的产值。”谈到新一年的目标计划,花溪区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卡斌说。
同样开启红火生产的还有落地花溪区燕楼产业园的贵州天之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机器轰鸣中,回收的医疗废物、报废机动车等各类废旧物资源源不断送入车间,经科学处理后实现再循环和资源化利用。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即使在春节这样的假期,企业也会提前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保障设备以最佳状态保持运转,信心满满投入繁忙生产。
政府有支持,企业有信心。2023年,花溪区坚定不移抓转型,构筑产业发展的厚实基础,持续做优营商环境、培育经营主体,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障碍和壁垒,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激活。
狠抓产业经济,引进特色食品生产及展示中心、航宇电子科技等工业项目29个,芯际探索、表面处理产业基地(一期)等建成投产,花溪牛肉粉全产业链发展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4.7%,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近7亿元。
狠抓园区经济,优化调整工业集聚区红线范围,新增产业用地3450亩,收储工业用地超450亩,标准厂房开工71.6万平方米、累计建成150万平方米。“园区事园区办”48项基础事项全面落地,为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环境。
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该区聚焦城镇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打造优质载体,石板现代商贸服务园、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发展向好,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始终与贵阳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频共振。
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引进项目88个、优强企业25家,产业到位资金40.06亿元,工业占比42.02%;新增760个5G基站,引进一批优强数字经济项目及软件企业。随着招商引资朋友圈不断扩大,这片投资发展的沃土,涌动着无穷的希望。
城市向新 宜居宜业擦亮品质新名片
品尝完地道的花溪牛肉粉,到特色书店合个影;逛完充满年代感的小巷,走进潮流酒吧来一杯鸡尾酒……走在改造后的花溪十字街,无人不感叹老街“新景”的美丽。今年春节,这座兼具怀旧气息与潮流特色的老街迎来54.9万人次游客量,人气居高不下。
从老旧的十字街“蝶变”升级充满情怀的文艺街区,在花溪土生土长的王伟权感受很深刻,“如今买菜购物就医出门不超过15分钟就能解决,改变的不只是环境,更是我们群众的心境,这样的幸福感很实在。”
一座城市的宜居宜业度,体现在生产生活的细节上。看中改造后十字街的发展潜力,年轻老板徐远峰在这里开设了一家500多平方米的露营酒吧,开业以来客流量保持得不错,其中年轻客人占比超60%。
徐远峰说,十字街独有的烟火气和潮流感,加之完善的商业及服务配套,使其在年轻人中拥有超高人气,这让他对店铺的发展很有信心,目前又在积极筹备新店铺的开设,希望能在花溪打出自己的特色。
以民为本,发展向新。花溪区坚定不移提能级、强基础,着力塑造城景相融品质之城,勾勒乡村振兴和美图景,更多样、更立体的变化出现在城市乡村、街头巷尾。
城市升级。落实“三区三线”划定要求,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着力塑造新时代下的城市新形象,坚持完善升级城市功能同时,又保留城市独特文化基因,全力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城市交通建设、城市综合治理。
乡村更美。完成粮食播种6.26万亩、蔬菜种植2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新增新型经营主体8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扎实推进农村“五治”,农房宜居、农厕改造、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等同步推进,美丽乡村焕发新气象。
生活更好。教育更均衡、就医更便捷、养老托育更放心;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高于1万元,易地搬迁人口实现就业率97.4%,全区122个村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
城市品质升级,乡村振兴加快,群众生活持续向好,宜居宜游花溪魅力无限。
生态向绿 凝心聚“绿”共绘发展最美底色
花溪城区,湿地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村森林绿地随处可见,绿色生态之美由外向内延伸,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花溪区打造“秀美花溪”城市名片,竞跑“强省会”行动的重要支撑。
坚持以生态“领跑”绿色发展,花溪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路径,做优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争做优等生。
环境越来越优。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动态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创建“无废细胞”22个。
绿意越来越浓。新增城市绿地21.56公顷,完成造林157万株、森林抚育2万亩,获评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寨3个,大水沟竹林村入选省级草种质资源库建设地。林下经济利用面积8.2万亩,产值突破16亿元。装配式建筑占比超40%,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实现全覆盖。
绿色,是生态优势也是经济红利。花溪区充分挖掘绿色生态资源和品牌价值,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将优良的生态变成新型资源、绿色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资源,有效带动生态增值、生产增效、居民增收。
引进绿色高端龙头企业,带动培育一批优质环保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推动传统企业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开启绿色化发展升级,同时全面淘汰落后产能,汇聚赋能绿色发展的生态力量。
培育优质绿色农业产业,“花小莓”“花小桃”“久安古茶”等农产品品牌不断涌现,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走上正轨。依托良好资源优势,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谋划旅游业发展,探索生态旅游新路径,旅游发展红红火火。
坚持生态立区发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发展之势转化为竞争之能,花溪区踌躇满怀,加速向绿而行。
记者 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