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林城大地,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芬芳,清新而宜人。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点缀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近年来,贵阳积极探索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形成了集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一体的城市体系,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的绿色家园已见雏形。
城市绿
碧水蓝天白鹭飞 闲倚河风观鱼肥
南明河是乌江支流,穿贵阳城区而过,是贵阳人民的母亲河。
踏着六月的阳光,一顶遮阳帽,背着一壶水,刘帮贵正在河道边打扫卫生:“现在垃圾少,我们基本都是穿着水裤下河打扫,以前用船打捞比较多。”这已经是他在贵阳市河道管理处维护施工所工作的第36个年头。眼前的南明河畔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树荫下纳凉的市民三五成群,或忙着下棋、或忙着唱歌、或忙着摄影,刘帮贵心情也极好地哼起了小曲,干起活儿来劲头十足。
谁曾想,十来年前,南明河还是条有味道的“臭水河”。
2013年10月24日的南明河。中国水环境集团供图
2000年,南明河畔立碑铭志“3年变清”,3年时间投入28亿元,实施了10大类39项整治工程。4年后,南明河初次实现“水清、岸绿、景美”,但好景不长,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南明河污染又逐步加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清淤、筑坝治理方式已然行不通。
如何才能跳出南明河污染问题“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2012年,贵阳市再次启动南明河治理系统工程,打破过去“条块分割、多头治水”的传统治理模式,按照“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思路,对南明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2023年南明河畔甲秀楼美景。人民网记者 陈康清摄
河岸上,将污染排放大户逐步迁走,彻底关上了废水排放的“水龙头”。河道里,新建污水管网65千米,改造排口263个,堵上截污沟渗漏点。河道下,下沉式再生水厂应运而生,将污水处理能力从之前的99万吨/日提高到183.58万吨/日,解决了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硬伤。
“南明河通过分布式下沉水厂的建立,处理好的污水已经全部达标并被循环利用,在枯水时可以为南明河补给,用于城市景观生态补水。”贵阳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刘楚霞说,“除了作为生态补水,污水的再生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目前,有计划且正在实现的是将再生水运用到更多的用水领域。”
春日的南明河畔,生机勃勃。李永馨摄
如今,南明河干流城区段水生动植物种群类型丰富,沉水植物覆盖率已从15%提高至75%,对水质要求很高的中华秋沙鸭等鸟类前来觅食栖息。芳草萋萋、鱼翔浅底的自然景观得以再现。
产业绿
借“林”发力 绿色产业大有可为
山上绿树成荫,山中林地生金。
贵阳贵安属于以山地、丘陵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据统计,现有耕地286.51万亩,林地628.50万亩,为了让经济和生态“双丰收”,近年来,贵阳贵安积极盘活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等产业,充分利用森林的宝贵土地资源及空间,引进特色品种,发展林下经济。
单品突破带动产业发展,食用菌种植见效快。
贵阳贵安林下红托竹荪种植现场。陈洁泉摄
前几天刚下过雨,晴空如洗,周燕和同伴如往常一样结伴来到开阳县双永国有林场,成群的杉树林下,散发出阵阵草木清香。今天,她们的任务是将眼下这块土地表层枯枝烂叶清理干净、挖窝,为即将新播种的红托竹荪菌棒做好准备。
红托竹荪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经济效益极高,种植、管理和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工,周边不少农户前来务工,周燕就是其中之一。“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外出打工。”土生土长的周燕,对林场的一草一木皆有感情,看着眼前的满目苍翠很是欣喜,“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家门口,弯弯腰,就有收入,还没有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我希望能一直在这里干下去。”
贵阳贵安林下红托竹荪种植现场。陈洁泉摄
2022年贵阳贵安国有林场经营收入已达到754.2万元,收入实现翻番。2023年贵阳贵安计划完成林下红托竹荪种植30000亩,打造种植基地30个,预计产值达4.8亿元以上,提供劳务用工120万人次,劳务工资1.44亿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发展林下经济的机遇前所未有,贵阳贵安充分挖掘丰富的林地资源潜力,指导广大农户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中来,实现经济和生态‘双丰收’。”提及未来的发展路子,贵阳市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德刚掷地有声。
生活绿
贵阳12个城市公园绿地试点开放共享
“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硕果累累、冬有暗香浮动。一盏醇香的茶,几个可爱的人,寻一片绿野,满怀兴趣地享受清风、吮吸花香。”这或许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诗和远方。
周末清晨,聂先生和妻子又开始准备丰盛的食材,忙碌了一周,此时此刻他们只想带着孩子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露营晒太阳,享受假日时光:“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闹中取静’,不用驾车,出门打车或者地铁15分钟就能到。”
市民在阅山湖公园游玩。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聂先生口中的“闹中取静”其实就是贵阳人再熟悉不过的观山湖区阅山湖公园。来到目的地,清澈宽阔湖面,岸边百花争艳,连片草坪上,孩子们追逐、嬉戏。“不用跑远,就能有这么一块平整、干净还能游玩的草坪,孩子玩得开心,大人也得到放松。”聂先生的孩子也撒欢地奔跑,笑声在耳际萦绕。
2022年贵阳贵安森林覆盖率达55.3%,已建成218万亩环城林带,1025个公园星罗棋布,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市民在阅山湖公园游玩。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有了新的需求,希望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绿地场所。
“过去,贵阳很多公园的草坪、林区是不可进入的区域,通常用绿篱、警戒线进行隔离,还有管理人员值守。”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园管理处副处长郭盛圆说道,“但现在,不一样了。”
据郭盛圆介绍,根据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相关要求,贵阳市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试点工作。通过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周边卫生间、垃圾收集点、售货点、安全监控等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今年6月,经过前期实地调研和后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贵阳市云岩区南垭山体公园、南明区憶园、观山湖区阅山湖公园等12个城市公园绿地试点开放共享,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诗和远方。
久久为功,结出累累硕果。如今的贵阳,不仅是中国“避暑之都”,还坐拥“森林之城”“公园之城”等美誉,“爽爽贵阳”已然成为最响亮的金字招牌,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宜游宜居的生态文明之城。
李永馨 人民网记者 陈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