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阳贵安加快构建完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的管控模式,建成以贵阳市生态云平台为代表的多个生态环境业务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大气、水、声、渣等生态环境要素业务管理信息化全覆盖,大数据建设已然成为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条件。
在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每天有成千上万个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从27个大气环境监测站汇聚到这里,这些数据和图形通过计算后,形成多份数据和报告,为预报贵阳市未来7天环境空气质量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贵阳市环境信息中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室工程师 张春辉:我们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主要用了大数据思维,将空气质量的一些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污染源的一些排放数据、气象场的一些数据,进入模型之后进行综合的融合分析,再加上预报员的人工订正,来进行预报工作。
2022年,贵阳市环境信息中心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预测预报中心)引入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AI)大数据技术,使得原本就率先在全省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贵阳市,在预测预报水平上得到全面提档升级,2022年贵阳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达到100%。大数据正转化为守护清新空气的现实生产力。
生态环境的监管也离不开大数据的助力。2022年,全新的贵阳市生态环境移动执法系统上线启用,该系统融合了污染源单位、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执法任务等信息的数字“档案馆”,将各类数据集中在了一块屏幕,为生态环境移动执法插上了一双“数字翅膀”,高效执法再升级。
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污染源监控执法科副科长 詹大春:比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敏感情况、企业的定位情况、建设项目的基础信息,都全部通过这个系统进行推送。我们在现场通过这个系统的应用,查询之前的问题台账记录,查询企业的周边的生态环境信息,极大地为我们现场执法检查提升了执法效率。
在贵阳小河污水处理厂(一期),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完成后,通过贵阳市生态环境移动执法系统高效地填报了执法检查记录。随着数据“跑”起来、“活”起来,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执法检查信息就汇总成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被分享给受检单位,移动执法得以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有效提高了生态环境执法任务调度水平,极大提升了现场执法检查效率。
贵阳小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厂长 杨芳:我们只要通过扫描一个二维码,就可以知道我们需要整改的一些项目和要求,以及整改的时限,这样也便于提高我们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还充分发挥数据优势,实现部、省、市三级联网审批互联互通,优化营商环境,压缩行政审批时限。目前,报告书和报告表办理时限分别缩短至15和7个工作日(不含法定公示期)。
贵阳市环境信息中心技术运维室负责人 杨艳:下一步在“生态立市”“数字活市”战略推动下,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将以“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资源服务便民化”为目标,构建“1+1+N”的生态环境“数治”体系,通过数据治理和网络协同,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价值,提升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