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古树上“云”,扫扫二维码,珍贵古树的“身世”一目了然。4月27日,在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记者感受到大数据在古树保护中的运用成效。
在大木村银杏树广场,屹立着3株高数十米的古银杏树,每株树上都悬挂着一块标识牌。“标识牌上的专属二维码,与每一株树一一对应,扫一扫就能知道树种和树龄。”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植物科科长周隽说。
记者用微信扫描其中一株银杏树标识牌上的二维码,页面跳转到一个网页,树名、树龄、保护级别等古树的相关信息清晰呈现。
古树名木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那些静静矗立在城市一角的树木以枝繁叶茂的姿态,见证着城市的变迁,是一座城市文化传承的载体、历史的“活化石”。
近年来,贵阳市全面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等资源保护行动,依托大数据让保林护林更精准。据最新统计,贵阳市目前共有古树4033株154个品种,分布在各区(市、县),其中,乌当区以1098株居全市首位;花溪区909株,开阳县734株,分列二三位。全市古树名木中,一级古树322株,占总数的8%;二级古树765株,占总数的19%。
“4033株古树中,有100余株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保护树种。”周隽告诉记者,为便于开展古树名木长期的监测和研究,普及科学知识,实现古树名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2009年,贵阳市迈出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011年,贵阳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建设启动。2015年,贵阳市成为第二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标志着贵阳林业大数据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此,所有古树名木带着属于自己的“电子户口”登上了“贵阳智慧林业云平台”,实现了管理保护智慧化,达到了动态监测和研究、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据了解,“贵阳智慧林业云平台”业务涵盖森林资源监管、林业灾害应急、森林培育、产业发展四大业务版块,形成了“一平台、四系统、二十六个业务子系统”和“空、天、地三位一体”的整体构架。贵阳市林长制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易利龙介绍,平台将2011年以来林业生态保护建设数据录入系统,实现数据的集成、共享和分析。通过森林生态监测管理系统,从重点林区、林场安装的监测设备获取负氧离子、PM2.5、气象、土、木生长指标等数据信息,计算林业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的生态价值总量和贡献值,用直观化的数据体现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一张图”实现动态更新。“贵阳智慧林业云平台”勾勒了林业生态建设保护空间数据图纸,精准记录各类图纸资料。“以前,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营造林实绩核查的工作中,调查人员要带上GPS、罗盘仪和一大堆图纸上山去核实造林情况,现场在纸上勾绘、记录信息后,还需要在电脑上重新进行勾绘。现在,可以直接在野外用移动终端进行记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林业行政执法中,还可以直接查看林地资源对比图片和数据。”易利龙说。
“一张网”实现科学防控。近年来,贵阳市投入2255.3万元,建成包括1个市级、12个区县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87个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点的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和林火远程监控系统,装上了森林“千里眼”。每个视频监控点的范围为3至5公里,平均一个监控点覆盖面积约20平方公里,视频监控精度可以准确到米。据悉,监控系统已接入“贵阳智慧林业云平台”,通过“贵阳智慧林业云平台”可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林区火情。
下一步,贵阳市将按照林业现代化发展和大数据发展战略要求,结合我市林业工作实际,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引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持续扩建和优化升级智慧林业云平台功能,推进智慧林业建设和应用,有效增强林业资源监测管理能力,提高林业工作管理水平和林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进而推动林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 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