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2015年11月10日19:22:53 星期二

手机黔讯官方微信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黔讯网首页 > 资讯 > 城市 > 贵阳

贵阳:跑好新一年“第一棒” 冲刺一季度“开门稳”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人勤春早争朝夕,策马扬鞭开新局。三月,春暖花开,百花争艳,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贵阳各科技企业也开足马力,争先恐后抓生产,铆足干劲抢进度,力争跑好新一年“第一棒”,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稳”。

  企业生产加速运转 创新助力产能提升

连日来,位于贵阳高新区的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奋进的姿态赶订单、抢进度,争分夺秒抓生产。

走进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二极管智能化车间内机器运转声回荡,在芯片固晶机前,工作人员熟练的操作着设备,0.3秒就能将芯片固定在载板上,整个二极管生产流程的操作精度控制在正负5微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能达到如此高的精确度,企业的“秘密武器”便是聚焦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自主自立。

“我们每天的产能在50万只左右,目前的交付的任务还是非常紧张、繁重,工作量还是比较大。”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二车间主任张安辉介绍,雅光电子今年将会投入14个技改项目,产能预计能提升30%左右,同时企业将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达到减员增效,助推企业2023年产能更上“一层楼”。

“我们今年整体目标是准备实现1.1亿只二极管和150万套整流桥的销售。从目前的情况看,整体的产能准备已经达到90%,我们相信在当前整体的自动化设备的改造、项目实施以后,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今年的销售任务。”对于完成今年的销售任务,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扬信心十足。

产能年年提升,离不开雅光电子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截至目前,雅光电子共建成6条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其中总投入2000万元的BSG汽车启发一体机生产线,打破了国外供应商在汽车电子控制核心技术方面的垄断,也标志着雅光电子从元器件产品制造商向系统产品制造商的转变。同时,该产线所有关键设备均设置了数据采集接口,每8秒采集一次生产数据,实时将生产数据和参数记录并传输到MES制造执行系统,并生成产品溯源码。

数字化赋能为企业转型升级开出了“良方”,车间里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机型均设置了最优参数,实现了生产制造要素全连接,为工厂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智慧体”,打下了坚实基础。

  提前谋划产销布局 年度目标持续增长

在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贵阳顺络迅达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忙碌在各条生产线上,开启新一轮生产热潮。

“我们组件产线提前到1月26日就开工了,其余产线都在2月1日前全部开工。”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世春介绍,今年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加大市场布局,加大智能制造的资金投入,加快材料、新型元器件和模组产品的研发进度,快速推进项目进展、早日实现产业化,助力公司销售额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

贵阳顺络迅达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高频绕线片式电感器生产企业,也是集电子材料、元器件、模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企业年销售额实现了25%的逆势增长。

为了跑好新一年的“第一棒”,企业提前谋划今年产销布局,专题研讨路线图、调整KPI指标等,奋力冲刺一季度。今年一月份,已先后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送样7个,其中4个实现小批量销售,完成平台建设项目2个。一月份企业销售已完成目标的96%,将提前完成阶段目标。

在贵州汇通华城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站在一排排智能控制柜面前做最后的装配调试,一批批产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郭云霞说:“今年汇通华城在春节复工以后,整个生产线就忙碌起来了,现在目前已经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我们首批的产品将于2月10号发往深圳,发到客户的现场,上一年度我们实现的生产台套数是1208台套,在今年2023年我们力争要实现1500台套以上的生产规模。”

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公司是贵州本土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不断提升的研发能力,研发生产节能空调系统,有效降低数据机房能耗,促进企业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企业今年也是加快整个生产线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建设,持续技术创新,优化客户的生产服务质量,力争实现全年产值20%的增长。”郭云霞说。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完善配套补链强链

新年开工的第一天,贵州长通集团便拿下了中核汇能五亿元的订单。这笔订单的落地,意味着贵州长通电气完成了从光伏板、储能等装备生产到末端并网发电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

激光切割、折弯、焊接、装配……走进长通电气智能制造生产基地,车间内焊接机器人等设备正开足马力运作,10多条生产线正常运行,工人们紧张有序作业,一派繁忙景象。

长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位于贵阳国家高新区,占地12.7万平方米,是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项目,一期年产值达20亿元,带动上下游企业入驻长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打造产业集群,共同培育贵州电力“拳头”产品。

“今年一季度,我们已经有80多个订单,1000多台产品要生产,跟去年同期相比,订单量有大幅提升。依靠数字化生产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项目交付周期大幅缩减,仅用了不到20天时间就交付了66台产品,效率较过去翻了一倍。”长通电气生产部部长蒋家洪说,2022年企业累计向客户交付了6367台(套)产品,今年一季度公司将力争实现1.5亿元的产值目标。

目前,长通集团的6大产业园11家分子公司已全部复工复产,所生产的电线、电缆、建材以及光伏等产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今年,贵州长通集团将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新建多条储能生产线、光伏全产业链生产线,预计新增就业200余人。

今年,贵州长通集团制定了在电线、电缆、建材等传统板块50亿元产值的目标和新能源板块100亿元产值的目标,着力拉动贵州风电相关配套企业发展,补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做强新型工业化。

记者 李伟

【黔讯网版权及免责申明】 来源:贵阳网·甲秀新闻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关键词: 贵阳 第一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