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贵阳发生疫情以来,在贵阳市花溪区平桥街道活跃着一群志愿者,他们素未谋面,不曾相识,志愿服务让大家走在了一起,疫情防控中,他们自称无名之辈。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故事。
瞧,志愿者的样子真好看——白大褂、红袖标绿徽章;听,他们的名字多好听——“梦”、“风轻云淡”、“红色小辣椒”......
开场:携手前行踏征途
“所有人,今天进行抗原检测,大家七点准时到岗,七点三十分到社区领物资,八点开始培训,等待医护人员准备就绪后,九点正式开始入户,通知居民在家进行检测……”9月8日清晨六点,志愿者群又热闹了起来。
“刚起床,马上下来!”
“来啦,来啦!”
“刚醒,洗漱一下!”
“算我一个!”
疫情防控的冲锋号,再一次唤醒了大家。有召必回!早上7点整,一组来不及吃早餐的、没有洗脸刷牙的、衣服穿反的志愿者,12人一个不落,悉数到位。
“点名完毕,现在大家再次观看视频,仔细再听我讲解抗原检测操作要领:检测流程、废物处置、结果反馈,争取上门时,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小孩,做到检测准确,快速、安全、万无一失,不漏一人......”
志愿者“红色小辣椒”现学现用,开始了岗前培训。领完抗原检测物资,做好个人防护,分好工,志愿者们再次踏上服务的征程。
插曲:近邻互助更友爱
“请问你们志愿者有住九栋二单元的吗?我马上要给学生上网课了,但没有wifi,想借用一下!”
上午9点过,刚开始在凯宏苑小区入户,一个年轻女孩急急忙忙向跑过来,气喘吁吁,原来,她是住在小区的一位老师,急着上网课,需要wifi,不知所措。
“正好我家是九栋,你家住几楼?”
“二楼203。”
“不要急,我家二楼201。”
志愿者小刘领着女老师,一起往家里赶,帮忙连上了wifi上了网课。
“太感谢你了,没有耽误我上课,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获得帮助后女老师笑得跟外灿烂。
忙碌:逐一上门不漏一人
“十二栋各位居民,现在开始逐一上门,发放做抗原检测的相关用品,不会操作的请及时告知我们,谢谢配合!”
在单元门前,小喇叭开始广播,声音高亢。逐栋逐单元、从顶楼到一楼,家家敲门,开始采样,不漏一人,上到80旬高龄的老人,下到稚嫩学步的幼儿。
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敲门登记、协助医护人员采样、结果复核、原始记录......志愿者小马哥带领小分队一行四人,在小区12栋里忙上忙下,在最短的时间帮助只有老人孩子在家的居民完成抗原检测。
在十二栋三单元,我们敲开了一位独居老人的房门。
“你一个人在家要小心哦,如果有其他需要帮忙的,尽管说一声。”志愿者小马哥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老人,并再三提醒老人有事打电话。
“其实最需要关心的是这些老年人,让人放心不下呀,不过,我家就住在隔壁,会时常去看看!”隔壁邻居的一席话,让志愿者小黄在一旁若有所思。
在十一栋一单元,一位3岁左右的小朋友害怕采样,哇哇大哭,折腾得够呛,最后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下顺利完成。
在十栋,一位孩子的母亲,抱来尚未满月的宝宝,她心疼自己的孩子太小,眼里闪着泪光,看着熟睡中的小可爱,我们万般呵护,采样完成,没有惊醒他的美梦……
尾声:无名之辈继续前行
想上厕所憋着,饿了渴了忍着,一层层的爬楼,一滴滴的汗水………可一句句的感谢,让我们志愿者动力十足,信心满满。
时光飞快,中午时分,烈日当空,正午两点,端上快餐盒饭,但大伙儿说的却是想喝水、上厕所、闭会儿眼!
匆忙吃过午餐,三个小组又开始汇报工作:“第一组采样216人,第二组189人,第三组208人......”
随后,我们又要开始协助街道居委会开始执勤巡查工作,夜幕降临,一天的工作结束了,疫情不止,战斗不息,无名之辈永远在路上!
申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