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贵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健全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夯实社会就业基础,全力做好各项社会事业保障,用心用情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和农村“五治”……十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据显示,2021年,贵阳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87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65元,分别较2012年增加21351元、11855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同时,贵阳还大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达65%以上,教育、卫生、住房、养老等民生事业持续改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过去十年,贵阳贵安坚持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多个领域,出实招、破难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更加便民利民。积极推进健康贵阳建设,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抓创新”,深化医药、医保、医疗联动改革,着力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药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督等制度建设,市民就医更便捷实惠。
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通过强化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资源、实施“百校攻坚”行动等,引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南教育高地。
就业保障更加精准有力。将就业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不断推进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式趋于多样化,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住房保障更加规范透明。探索建立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政策体系,稳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公开透明分配保障房,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持续提升后续管理水平,让“住有所居”的梦想成为现实。
智慧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建设,乘公交车和轨道交通可以使用银行卡、手机二维码支付;运用5G技术推出全省首辆5G公交体验车,让公交“刷脸乘车”变为现实。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进机关单位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高到2.3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数的38%以上。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待遇标准逐年提高。
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坚持生命至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抓实信访维稳工作,常态长效开展扫黑除恶、禁毒人民战争,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社会治安形势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从辗转到市区公立医院看病到下楼就可以到社区医院、卫生室就诊,从孩子求学难到在家门口就能上全国知名学校,从挤公交车到坐上舒适宽敞的轨道交通列车……对这一系列变化,贵阳市民有着深切的感受。
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化作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清单,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现在小区面貌完全不一样了,住得心情舒畅。”最近,家住云岩区头桥路1号楼的居民郑开秀很高兴,住了50多年的小区大变样,楼房外墙重新粉刷,小区里硬化了路面、整修了台阶,窗户也更换成了铝合金窗户。
老旧小区改造“提档升级”、农贸市场上演“变形记”……在实施“强省会”行动的大背景下,贵阳贵安紧紧围绕民生领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出“一圈两场三改”建设,让城市有温度、生活有温馨、市民有温暖。
“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即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两场”,加快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三改”工作,把“三感社区”打造成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2021年,贵阳贵安启动实施“15分钟生活圈”项目752个,建成公共停车位20122个,完成30个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提升,计划实施的5万户棚户区改造已全部完成征收(预征收)签约工作,计划实施的5万户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计划改造的360条背街小巷已全部完成工程性治理。
如今,随着“一圈两场三改”建设的深入推进,贵阳贵安各个地方正发生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
位于云岩区市西河街道的琼花巷改造,是云岩区“一圈两场三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造后的琼花巷,不仅增设了街头口袋公园等景观,还借助改造将车辆分流到花溪大道和市西高架桥,有效缓解了瑞金南路的交通拥堵。“改造后环境变美了,也变宽敞舒适了,交通很方便。”琼花巷居民袁昌金说。
在贵阳贵安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农村“五治”工作正热火朝天地开展,各地具体落实“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工作各项重点任务,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修文县小箐镇岩鹰山村是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去年以来,该村大力推进农村“五治”工作,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家家户户建起精致的围墙、花池,房前屋后,一幅幅展示乡风文明、民族团结主题的墙画,成为寨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盛夏时节,黔中地区依旧凉爽。岩鹰山村刘志英家已经迎来20多名慕“凉”而来的重庆游客。“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乡村颜值也提升不少,下一步还可以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未来,刘志英充满信心。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基础,以切实的民生举措回应民生关切,贵阳贵安用件件实事勾勒出“百姓幸福生活”的模样。
着力破解民生难题
群众生活美好幸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贵阳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交通出行需求上升,交通拥堵成了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如何破解难题?贵阳提出“以铁的手腕打一场交通治堵攻坚战”,让市民出行更安全、更方便、更快捷。
对此,贵阳成立拥堵治理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调度会,根据综合治堵任务分解进行专题部署,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分清轻重缓急,陆续打通一批断头路、疏通一批瓶颈路、畅通一批微循环。
今年以来,在强化勤务常态管理方面,现场查处违法停车及抓拍违停50万余起。在优化交通组织方面,共调整交通路口渠化123处,调优路口信号灯650余次,施划标线3万余平方米,增设、调整各类交通标志1100余块。在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方面,截至目前,共开通定制公交线路125条。
治堵工作开展以来,南明交警采取协调周边停车位、定人定岗疏导交通、在公交车站安装护栏实现人车分流、建设港湾式公交车站等措施,使宝山路口的交通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家住省医附近的市民孙明说:“省医这一段现在交通还不错,不算太堵,我基本上每天都看到有交警在执勤,辛苦地治理交通。现在在路边乱停揽客的出租车和黑车少了很多,交通也实实在在地改善了。”
第三方数据平台百度地图交通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贵阳市交通拥堵指数排名由2020年同期的第3名降至第12名;2022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巩固提升以来,贵阳市在全国重点城市拥堵排行中,1月排名11位、2月排名22位、3月排名10位、4月排名16位、5月排名12位、6月排名18位。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事关民生福祉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过去十年,贵阳市垃圾分类工作从无到有,市民对垃圾分类从听说到知晓,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贵阳提出加快构建以“第一次分类、垃圾投放、第二次分类和收运、第三次分类和初次处理、终端处理”五个环节为重点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提升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水平,大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如今,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进,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习惯。南明区中铁国际城小区70多岁的龚大伯是一位热心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他每天主动上门帮助邻居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在他家中,垃圾分类桶摆放齐整,垃圾分得清清楚楚。他说:“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贵阳贵安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彭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