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气温进入“烧烤”模式之际,贵阳贵安凉爽依旧,绿树成荫、碧水穿城,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让人置身于一幅美轮美奂的生态画卷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贵州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要求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育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贵州,要求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贵阳贵安牢记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聚力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全力筑牢生态屏障
绿色是新时代发展的靓丽底色,是贵阳市的城市价值基点。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贵阳市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走进息烽县温泉镇,村前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村后树木吐绿、绿满山头,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画。
护林员郑发明正在山间行走,他每日巡山至少要走3万步,防火、防虫、防盗木、宣传政策是他的日常工作。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坡。”郑发明说,“植树绿化、巡山监管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给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收入。”
昔日荒山荒坡,今日满眼翠绿的地方何止温泉镇。近年来,贵阳贵安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提质增效行动,拓展营造林用地空间,严把营造林质量关,全力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推动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等森林体系建设,确保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贵阳贵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完成营造林174万亩、山体治理1.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建成各类公园1025个。
2021年,贵阳贵安全面完成涉林直补资金兑现。其中,完成2020年、2021年分别选聘2900名生态护林员的任务,兑现资金2900万元;全面兑现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资金兑现率100%,兑现率居全省首位;天然林保护森林管护补助资金发放率100%;落实森林资源管护564.95万亩,保护率达100.25%。2022年,贵阳贵安将完成6万亩退化林修复、4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万亩森林抚育及3万亩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的任务。
近年来,贵阳市先试先行,出台法制条例、设立专门机构、调整政策措施,让生态保护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制定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从政策层面筑牢生态文明根基;组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环保审判庭,明确受理国家机关、环保组织乃至志愿者个人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集中挂牌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保护审判庭、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贵阳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司法体系。
此外,贵阳市多措并举坚决打赢打好大气、水、土壤、固废、农村五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水源地保护、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劣五类河流治理等攻坚行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扬尘污染整治,着力整治车辆尾气,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山河秀丽本如是,还看杨柳醉春烟。近年来,从一域到全局,贵阳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贵阳的绿色本底更加巩固、更加夺目。
聚力绿色经济发展
有林还有业,青山变金山。贵阳市结合实际,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31日,在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种繁基地,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园区培育的花卉蟹脚兰。
地处乌当区羊昌镇的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根据市场需求紧密联合贵州农科院、贵州农学院、贵州大学等单位,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的种繁基地,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培育花卉,大力发展花卉产业。
记者在园区内看到,花卉展示展销中心集高档花卉、盆景展示和销售于一体,有近300种花卉植物。展销中心设有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工作人员还为棚内的花卉植物制作了二维码“身份证”,游客通过手机扫描,就能了解该植物的生长周期、栽植方法等信息,还能通过二维码在园区电商平台上一键购买植物。
按照“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发展思路,如今的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建成核心区5000亩、辐射带动区15.5万亩,形成特色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特色养殖、健康食药、生态茶园六大主导产业。
近年来,贵阳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聚焦花卉产业,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目前,贵阳市共有苗圃551家,总面积4.08万亩,留圃苗木花卉2238万株(袋、盆、枝);建设保障性苗圃基地7个(省级2个、市级5个),建成阿栗花卉大世界、贵钢花鸟市场、公园路鲜花超市、龙洞堡阳明花鸟文化产业总部、新添花卉市场、师大鲜花批发市场等6个规模化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
如今,林下经济已成为贵阳市发展特色经济的“绿色生产力”。
2021年,《贵阳市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方案》印发,提出以发展林下经济为突破口,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到2025年,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230万亩以上,林业一产产值年增速达6%以上,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贵阳贵安将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狠抓林下经济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和林特产业,加快推进林下产品精深加工,推动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提质升级,打造特色林业产业生产、研发、加工、销售、旅游、文化等全产业链,不断提高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专业化、精准化、系统化、市场化、高效化水平,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上开新局。
合力打造智慧生态体系
近年来,依托大数据发展先行优势,贵阳市持续开展智慧水务建设,引入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为核心的水环境与水生态管控技术,在水安全、水生态等方面不断发力,推进河湖水库的信息化、精准化、智慧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早在2018年,在全面建立四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贵阳市就开始着手开展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19年10月,贵阳市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上线运行,水文水质监测、视频监控、水系水文遥感、数据传输链路覆盖市级32条河流,软件平台涵盖全市98条河流。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各条河流水质数据和视频信息,对水质异常情况分析并自动报警,便于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直观了解河流水质水文超标情况,提醒工作人员对超标水质进行核实处理。通过监测数据的接入存储,还可以对河湖水环境的水质进行分析,为河湖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方向。面向河湖管理人员提供“河长APP”,通过“河长APP”,河长可随时用手机查看河流的水质及变化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日常的河长巡河、生态治理等管理业务提供便捷工具,推进河湖长效管护,提升河湖精细化管理水平。
系统建设的数据资源中心,为河湖环境管理、河湖环境信息公开提供数据服务和信息支撑,为各级河长办及河湖管理业务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及查询体系,实现了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和数据服务。
目前,贵阳市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已实现巡河电子化、数据实时化、交办快捷化,同时全过程留痕。市、县两级河长制办公室可以对问题整改落实的每个环节动态监管,推动相关部门共享利用“治水”信息。
河湖长治,清水长流。今年一季度,全市省控以上断面水体达标率100%,水体优良率(三类以上水质占比)100%。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贵阳贵安将继续把绿色发展转化为前进路上的强大动力,持续以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升级,不断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爽爽贵阳新未来。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