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它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今年3月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毕节市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深入推进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精准指导 学习教育有序开展
成立市级层面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均比照组建工作专班或专门力量,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制定重点任务清单、负面事项清单和学习研讨、警示教育等具体计划方案,确保学习教育方向不偏、靶心不散、力度不减。
市级层面专班充分发挥统筹抓总的作用,制定实施方案,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按图施工”,逐项落实。先后召开工作会议8次,推动学习教育日常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有效开展。9个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紧跟市级步伐,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切实构建分层分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学习教育一贯到底。
严督实导是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全市组建8个调研组,对9个县(市、区)和市级参学单位开展3轮调研指导,有力推动问题解决,达到同频共振效果;市级派出4个督导组,对10个地方(单位)进行督导,切实发挥督导“利剑”作用,坚持与被督导单位同题共答;县级派出27个督导组,对95个单位开展督导,点对点查问题、纠偏差。
市直机关工委采取点面结合、一体推进的思路,在认真抓好自身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强化沟通对接、同频共振,积极参与指导督促、政策解读,推动市直属党组织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市委社工部针对新兴领域党组织,建立市委两新工委联系县区促学、行业党委联系支部导学、党建指导员联系党员共学、党支部联动党员深学“四联四学”机制,分级分类加强指导,组织975个新兴领域党组织按照规定动作开展学习教育。
市国资委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机关带系统,认真统筹谋划,聚焦领域特点,强化督促指导,组织领导班子深入联系党支部开展讲党课3次,到监管企业开展调研指导4次,及时了解掌握各监管企业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学习教育不跑偏不走样。
聚焦主题 一体推进“学查改”
毕节市坚持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聚焦主题深化学习研讨,对标对表深入查摆问题,动真碰硬推进整改整治,推动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深学细悟,筑牢思想根基——
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通过举办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等权威教材,在深学细悟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自觉。
在威宁自治县,县委党校将学习教育内容纳入所有主体班次教学,研发《乌蒙儿女高原红》等地方特色课程,培训党员干部1847人次。依托深圳市贵州毕节商会威宁分会建立“威宁在深圳新型产业工人党支部”,通过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料、邮寄学习书籍、开展线上主题党日等方式,确保173名在粤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失学”。
真查实摆,找准作风症结——
只有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毕节市各地各部门对照两个问题清单和基层“四风”10条隐形变异表现,结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信访反映等途径,全面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同时,畅通12345热线、群众监督举报电话等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市委第二督导组进驻市住建局和市工信局后,推动两家单位问题查摆分别增长90.91%和142.86%,实现了由虚向实、由浅入深的转变。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靶向查摆。针对“校园餐”问题,七星关区通过升级食材询价机制,牛肉、鸡蛋等价格下降超10%,餐标从“三菜一汤”提高到“四菜一汤”。针对医疗领域违规收费问题,全市医疗卫生系统自查自纠,七星关区清退违规资金108.68万元,惠及群众4.14万人。针对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织金县全面清理排查农村集体“三资”资产总计35.91亿元,发现问题490个,追回村集体资金1525.34万元。
真改实治,解决急难愁盼——
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市医保局推出医疗费用“追溯救助”机制,将困难群众身份认定前6个月内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纳入救助范围,已惠及7558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120万余元。金沙县创新“田保姆”模式,组建农业生产服务队,为外出务工家庭提供土地翻犁服务,托管服务面积超过2万亩,降低种植成本30%以上。
以“硬举措”优化“软环境”。市投资促进局聚焦企业“办不成事”问题,全力推动投资30亿元的零碳智慧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复工,协调解决项目用地解押、置换抵押等难题,让停滞一年半的项目重新焕发生机。金沙县设立“金心办”代办点,为华润水泥等企业代办注册、变更等事项,实现企业办事“零跑腿”。
以“长牙齿”的铁规矩守护“绿水青山”。纳雍县董地乡新华村鸡粪随意倾倒、臭气熏天的问题,在执法人员现场督办下迅速整改,几天后村道复净、空气清新。织金县对伊莱科新能源公司噪声超标排放行为进行有力惩治,督促其加装隔音材料、更换低噪声设备,还静于民,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真抓实干 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找准开展学习教育与推动发展的契合点,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山会海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性文件、会议数量同比大幅下降。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改革是典型例证。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1569项指标精简到218项,其中村级指标仅保留150项,把过去的95张表整合为“一张表”,实现了“同类事项合并报、交叉事项一次报”。“现在好了,指标减少了不说,系统功能也强大了很多,工作量大大减轻!”七星关区燕子口镇沓苏村的统计员周训英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基层干部的心声。
如今,越来越多的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主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困难攻克在一线。威宁自治县小海镇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强大动力,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30件,化解效率较以往提升40%,群众满意度达98%。市投资促进局深入一线,反复协调,推动停工一年半的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成功复工,打通了项目推进中的“最后一公里”。
“贵人服务·毕须办”品牌越擦越亮。七星关区“企业之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诉求件满意率达100%;大方县推出“政务直通车”和“大方事·天河办”跨省通办,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和务工前沿。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张力中感慨:“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毕节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没有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今年上半年,一批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织金县总投资约730亿元的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场平工作全速推进,8月底已全部完成;威宁自治县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公司产值突破10亿元;毕节高新区盛安纺织引进8条智能化生产线,日产量从12吨提升至16吨,能耗却降低20%……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员干部的作风之变,不仅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动力,更转化为群众身边可观可感的喜人变化,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放眼当下的乌蒙大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浸润乡土。七星关区砂锅寨社区以“居约九条”刹住了铺张浪费的歪风;纳雍县居仁街道“3+1”治丧模式让群众卸下了“人情重担”;织金县倡导酒席“113511”标准,使大操大办得到有效遏制。“现在村里办事,没人敢搞特殊,大家都按规矩来。”少普镇中山村村民的感慨,反映了文明新风正在深入人心。
节约理念也从餐桌婚宴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威宁自治县海边街道联合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拼盘菜”,“银龄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劝导,厨余垃圾量减少近50%,打包率升至80%。
学习教育有期限,作风建设无穷期。毕节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永远在路上。
当前,毕节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将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把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让铁规矩、硬杠杠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