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清晨,百里杜鹃管理区的九龙山,轻笼着一层薄雾。
护林员余波穿上消防服开启了每日的巡山工作。在百里杜鹃,像余波这样的生态护林员共有1395名,为守护125.8平方公里的原始杜鹃林带,他们严格网格化管理,多年来一直保持“零”火灾、“零”卫星热点、“零”舆情的成绩。
“以前‘种了几大坡,收得几箩箩’。”锦星村老支书杨少荣指着郁郁葱葱的柳杉林感慨。锦星村就在百里杜鹃景区内,过去的锦星村,村民垦荒求生,雨季时山体沟壑纵横,“下雨天不敢住屋里”。
如今,荒山早已郁郁葱葱,全村8250亩山林估值超700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91%以上,锦星村成了林下经济“样板村”。
生态好了,游客来了,但杜鹃花期只有两个多月,总不能只让游客看看就走,怎么办?
为了让远方的客人住下来,百里杜鹃景区与村民们不断“加料”。
在景区汇境花卉科技园,负责人佟晓哲正忙着打理一批杜鹃盆栽。“这些人工组培的‘四季杜鹃’,可以随时让游客将其带回家。”通过品种研发培育、组培技术,园区成功实现杜鹃花的人工培植、错季开放。
佟晓哲语气轻快,“现在线上线下订单都很火,供不应求!”目前科技园已育有118个高山杜鹃商品种,2024年实现产值近1000万元。“花开四季”既满足了游客的收藏心愿,也减少了野外盗挖杜鹃树、攀折花枝的现象。
傍晚时分,走进濯缨谷“福”泉民宿,一池温泉正冒着热气。“泡着天然温泉,听着林间的风声,这感觉比城里高级的SPA还要舒服自在!”来自成都的游客蔡静静感叹道。
在百里杜鹃像这样的温泉民宿还有好几家。目前,景区已建成森林康养智慧步道9352米,森林浴场5处、森林温泉5口,省级森林康养人家6户。
“2024年以来,景区游客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突破100亿元,实现林下经济产值4.41亿元。”管理区林业局负责人陈健说,下一步景区将重点打造温泉康养度假区、森林生态康养区、乡村产业康养区,全面推进百里杜鹃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打造百里杜鹃森林康养“金”字名片。
百里杜鹃享有“地球彩带”美誉,森林覆盖率达64.62%。依托走森林康养之路,百里杜鹃正以其千万人次的踏访和百亿级的活力,在乌蒙山的苍翠画卷上,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新图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