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毕节

毕节:奋力书写绿色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近年来,毕节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高质量谋划一批生态保护治理和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做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文章,统筹推进“扩绿、兴绿、护绿、用绿”取得新成效,奋力书写绿色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逐“绿”而行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春夏之交,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漫山青翠藏不住,清风吹拂绿浪涌。  

傍晚,海雀村护林员王光德结束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后,嘴里轻快地唱起山歌:“种下绿树一片林,日子越过越舒心;植树造林福子孙,绿水青山是金银。”

海雀村新貌(李学友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在毕节人的内心生根发芽。“发展必须以绿色为底色”的执念,早就在毕节的发展进程中开花结果。

近年来,肩负着绿色发展使命的毕节人逐“绿”而行,披荆斩棘,奋勇前行,在乌蒙群山间续写绿色发展的壮美诗篇,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植绿答卷。

30多年的接续奋斗,毕节的森林覆盖率从14.9%跃升至54.65%。

进入新时代,承载着绿色发展样板区新使命的毕节,持续推进营造林、国储林项目、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增绿行动,以实际行动筑牢生态屏障,擦亮生态底色,为毕节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毕节在推进绿色发展上争做示范,生态建设和保护治理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毕节市建成国储林10万亩、营造林142.81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285.8平方公里。2024年,毕节市完成营造林43.10万亩,完成率107.75%;治理石漠化面积206.25平方公里,完成率137.5%;完成国储林项目建设13.55万亩,完成率135.52%。

逐年攀升的数据背后,与毕节高质量谋划一批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密不可分。

七星关区倒天河水库(陈曦摄)

市林业局着力构建完备的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积极申报2024年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3.8亿元,持续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屏障。完成的林草建设任务、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和治理石漠化面积均位列全省第二。

2024年,市林业局规划布局的西乌江源百里画廊至织金洞风景名胜区沿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面完成。该项目是目前全省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绿化任务19万亩。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植绿、复绿的同时,毕节市建立健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

2024年,毕节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8.6%、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99.3%,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99%,完成78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80%以上……这些数据,折射出毕节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的底色越发鲜明。

围“绿”发力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1月6日,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织金经济开发区举行。

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施工现场(高琦 摄)

据悉,一体化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包括年产80万吨磷酸铁锂、150万吨磷酸铁,100万吨DMC、500万吨焦化、50万吨甲醇等项目及装置。这将成为贵州建设全国重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的重要抓手。

织金县是贵州三大磷矿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近年来,织金县依托资源优势和技术创新,推动传统磷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进行。该项目是贵州省第一批集“风光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高效清洁能源项目。

据悉,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促进全省能源产业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煤电与清洁能源协同互补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

近年来,织金县抢抓政策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和引擎,加快推进煤电机组“上大压小”等容量替代项目建设,规划布局高参数、大容量、低能耗、低排放机组,不断推动煤电结构优化、清洁高效发展,成为毕节生态友好型产业加快发展的典型。

为推动绿色发展提质扩面,毕节市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编制实施《毕节市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绿色煤化工、精细磷化工成功纳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

此外,金沙茶园电厂二期、金沙柳塘电厂获得核准,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1721.35万千瓦。累计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园区4个、省级绿色工厂23家。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不断刷新的同时,毕节市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强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以轻纺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成链配套,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达589.2万千瓦、年发电量87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连续9年排全省第一。贵州轻纺城加快建设,“东西部协作助力毕节打造承接轻纺产业转移新高地”典型案例获工信部认定推广。截至2024年底,累计培育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26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6户,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

点“绿”成金

“林旅”产业欣欣向荣

山水叠翠繁花盛,最美人间四月天。

今年清明假期,毕节县域旅游“一路繁花”,旅游经济“风生水起”。3天时间,全市重点监测的12个景区共接待游客2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35.37万元。

4月中旬,百里杜鹃景区进入盛花期。4月12日至13日短短两天,百里杜鹃景区就接待游客21.28万人次。这片被誉为“地球彩带、世界花园”的原始杜鹃林带,已成为五湖四海的游客踏青赏花的旅游目的地。

百里杜鹃花相似,各地林间景不同。当原始杜鹃林里繁花正盛,毕节各处的林地间也热火朝天。

近段时间,赫章县珠市乡光明村的茂密林间,群众忙着种植天麻。近年来,该乡立足气候条件,在林间空地仿造野生环境,推广发展林下天麻产业。这种发挥林地优势的种植方式,减少80%的木材消耗、降低50%种植成本,同时也让林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林地生金”的绿色发展模式,让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百里杜鹃金坡景区(范晖摄)

百里杜鹃林带动旅游业“如日中天”,林下经济“点绿成金”的背后,是毕节大力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毕节市全力做好“绿水青山”保护和“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文章,在发展林下经济、休闲旅游业、森林康养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生态价值有效转换。

村民在威宁自治县哲觉镇箐竹村贵州驰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麻种植基地采收天麻(刘军林 摄)

林业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大方天麻、织金竹荪、纳雍滚山鸡等林下重点示范产业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432万亩,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特色林业产业如皂角、刺梨、核桃、油茶等进入发展新阶段,为群众增收开辟新路径。与此同时,林业碳汇的开发也取得了新突破,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计颁发6张林业碳票,完成林业碳票碳减排量交易,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一角(李印 摄)

做强绿色旅游业。聚焦资源、客源、服务,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新推出赫章九股水温泉度假区、百里杜鹃万豪万枫温泉度假等业态。2024年,培育新兴旅游市场主体685家,全市建成3A级以上景区57家。全年接待游客超88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近9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以上。

加快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充分挖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资源,以打造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和七星关区拱拢坪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为重点,培育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经营主体,开发康养产品,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推进森林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作者:李玲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