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毕节位于黔滇川交界,地处乌蒙山腹地,这里可领略集喀斯特地貌溶洞、青山、绿水、花海于一体的风姿绰约,还可感受红色文化、水西文化、夜郎文化、民族风情“齐聚一堂”的瑰丽多彩。
如今,毕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旅游“三大要素”,实施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实施“四项行动”,持续强化项目打造,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营销水平,奋起扬鞭,向国际知名山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迈进。
提品质 让项目更有“质感”
人间四月天,百里杜鹃红。
清明小长假,百里杜鹃景区游人如织,3天共接待游客16余万人次。全市重点监测的12家景区共接待游客2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35.37万元。
“每年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我们都会来赏花游玩,百里杜鹃,每一次来都会被震撼到。”来自四川的游客路艳坦言,今年不一样的是,游客服务中心、步道等进行了升级改造,景区品质提升了不少,体验感也更好了。
游客的舒适体验感,正是百里杜鹃进行景区升级改造,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的直接体现。
百里杜鹃(李华 摄)
自2024年起,百里杜鹃管理区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全面发力提升旅游品质与吸引力。西门游客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不仅着眼于增加检票闸机数量,还增设遮阳避雨设施、休息座椅,进一步优化观光车乘车线路,全方位提升游客入园体验。
百里杜鹃立足实际,围绕百里杜鹃总体规划、景区规划、城区规划和景城乡融合规划四个内容,选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按照“策划—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五位一体理念,全方位、高水平推进编制。
坚持远期目标和近期打算长短结合,按照一年聚焦打造一批亮点示范项目,二年聚集形成几个核心引领区域,三年聚合推广一个国际影响品牌的思路,制定三年行动方案,确保规划落地落实,为下步有序推进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制定了任务书和施工图。
打造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洞产业集群。编制完成《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洞-百里杜鹃文旅产业聚集区规划》,谋划乌江源百里画廊水上休闲带、下红岩码头旅游综合体、百里杜鹃康养酒店综合体等项目50余个,推动打造贵州西部精品旅游带和高品质生态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毕节协同整合“双5A”特意性资源,围绕产业项目化、区域集群化、县区差异化发展思路,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方面进一步找准全市旅游发展定位,推动全市旅游产业从“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型升级。
丰业态 让旅游更添“活力”
3月28日,第二届贵州牛肉粉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在黔西市开幕,此次活动以“牛・秧・锅”为主题,将贵州黄牛产业、农耕文化与美食体验深度融合,吸引了众多嘉宾、游客齐聚黔西,在“品美食”“赏美景”中感受“乌江秘境·花都黔西”的独特魅力。
“真是太热闹!这么精彩的活动我还是第一次参与。”来自江西的游客杨琪对这一活动惊叹不已,她还打算去乌江源百里画廊,感受民族风情,体验度假营地。
黔西市“围炉煮牛汤·万人喜相逢”活动(江子钰 摄)
近年来,毕节聚焦培育文旅领域新质生产力,充分释放旅游业的聚合效应,大力发展“旅游+”业态,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不断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价值。
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交通路网,配齐停车场、游客中心、文卫设施,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建设了9条贯穿村寨的休闲步道,修建旅游公路和休闲游览沿江步道、度假营地。
共谋划化屋停车场及配套设施(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乌江源百里画廊航运基础设施、化屋轮渡和群建至织金官寨乡(织金洞)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化屋群众出行应急电梯、化屋齿轨电车、化屋管轨式滑道、化屋片区游览基础设施和下红岩至群建观光交通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项目,打造集休闲、露营、研学为一体的化屋苗族产业园。
乌江源百里画廊(史开心 摄)
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毕节精彩纷呈。去年,织金水乡创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市新增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百草坪景区、板底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线路。此外,全市申报创建4A级旅游景区3个、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5个、等级民宿6家。
推出金沙玉簪花云海景区、赫章九股水温泉度假区、百里杜鹃方家坪露营基地等新产品,花海观光、温泉度假、运动养生等业态持续丰富。百里杜鹃景区上榜5A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织金洞景区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文旅融合方面,毕节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和凉爽的气候优势,将夜郎文化、水西文化融入“火把狂欢”活动中,串联全市景区景点、美食街区、特色乡村旅游点等优质文旅资源,吸引众多游客关注。
体旅融合方面,开展2024第八届“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百里杜鹃站)暨百里杜鹃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2024年中国贵州(金沙·后山)山地竞速挑战赛、2024“奔跑贵州”山地跑系列赛(赫章站)暨阿西里西高原山地越野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12项,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让毕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第七站)毕节·百里杜鹃激情开跑 谭虎 摄
康旅融合方面,百里杜鹃、织金洞景区被纳入贵州首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持续推动相关县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康养业态持续丰富。
农旅融合方面,不断探索打造休闲、度假、观光等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体系,逐步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全市有8个村入选省级第六批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镇入选省级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镇。
毕节围绕强链延链补链,从旅游规划策划、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宣传推介等三个方面编制完成旅游产业“一图一表一库三清单”,逐步形成了市级层面抓重大项目统筹,县级层面抓具体抓落实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全市旅游产业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路径更加明确。
优服务 让品牌更加“出圈”
挖掘机来回作业、搅拌混凝土、砌边沟……近期,在赫章阿西里西景区网红波浪路提级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分工有序,项目推进如火如荼。
网红波浪路提级改造项目是阿西里西景区优化服务与游客体验感,让旅游品牌更加“出圈”的一项举措。
阿西里西·二台坡波浪路(林剑 摄)
近年来,毕节持续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制定《毕节市2024年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交通、标识标牌、景区服务、文旅市场治理、质量监管、旅游人才培育“七大提升”行动。推出景城旅游班线,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基本实现旅游公共交通覆盖。
强化服务质量做优旅游环境。围绕杜鹃花季,推出“高铁+景区直通车”等便捷交通接驳体系,以及“直通车+网约车+客运车+出租车”四模式交通服务。围绕交通、价格、环境卫生等查找短板弱项,建立了“30分钟投诉响应”机制。推出“小车小团”交旅融合产品,完善配套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旅游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
加快“六要素”品质提升,统筹推进“六要素”从保障要素到吸引物转变。
“吃”方面,织金洞景区打造花都里织金洞客栈黔菜体验店,织金平远古镇、七星关区公园路、织金水乡按美食街区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开展“话说清凉美食,畅享夏日惬意”暨毕节美食文化推广活动,彰显毕节美食文化。
织金洞(王 洋 摄)
“住”方面,推进夜郎大酒店创建四星级饭店;预计新增民宿主体160家,新增等级民宿16家;指导百里杜鹃方家坪露营基地、黔西乌江源百里画廊露营地、赫章韭菜坪星空露营地,按照4C级以上营地打造,完善设施。
“行”方面,积极争取毕节融入“支支串飞”线路;摸清“一场三站”到“9+2+2”重点景区旅游直通车直达线路情况,不断构建“快旅漫游”旅游交通体系。
“游”方面,分类提升现有景区业态,申报4A级景区3个,金沙玉簪花云海景区正式对外开园,“花海”产品不断丰富。
“购”方面,布局提升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店(专柜)5个,参加省旅游商品大赛,推出20余款文创产品,取得得奖总数第二优异成绩。
“娱”方面,市级层面实现文艺演出常态化,持续推出百里杜鹃《索玛花开》、织金县《盛世古今》驻场演出。
去年,毕节策划推出“自然凉·毕燃嗨”避暑旅游季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全网话题量达26亿+,全市接待游客1301.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13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毕节避暑游火爆“出圈”。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未来,毕节将进一步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硬件”、提升“软件”,外修“颜值”、内炼“气质”,着力打造更多极具体验感和互动性的打卡旅游目的地,努力营造一流的旅游环境,真正使广大游客了解毕节、走进毕节、乐游毕节。不断激活全域旅游新活力,助力毕节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作者:谭 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