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营造2025年度春季征兵的浓厚氛围,贵州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于12月16日至20日,在贵阳、遵义、黔南、毕节等地举行。在西藏服役的贵州威宁籍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以及军属、军警记者,以亲身经历深情讲述了威宁高原兵在雪域高原上拼搏奉献、屡立新功的感人故事。
在西藏军区某部服役了13年的赵海永先后4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军事比武,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他说:“2011年,我从威宁走向西藏高原,在一次自然崖壁攀登比赛中,我背着 35 公斤的装备从60米高的绝壁垂直跌下,头部被生生地卡在了石缝里,昏了过去。我恍惚听到战友在喊:‘老赵!站起来!赵海永站起来!’那时鲜血已经浸透了我的迷彩服,但我还是选择继续攀登峭壁,为队友开辟通道。那天,我们成为了第一支登顶5642米的欧洲之巅的队伍,看着五星红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时,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化为了无尽的喜悦与自豪。国家的荣誉重于生命!后来其他国家一遇见我们就竖起大拇指说‘中国第一’,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同样,在西藏服役了12年的钱秉辉,一直以来,他始终坚守着“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绝不把主权守丢了”的责任,他说:“在满目荒漠冰川、漫长冬雪封山的边境一线执行任务,既要克服无法摆脱的高寒缺氧,强忍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和无尽愧疚,还要把自己死死锚定在战位上,随时准备付出一切、牺牲一切,坚决御敌于国门之外!”
另一边,曾在西藏服役的退役军人朱锡龙,是2015年“9·3”大阅兵上阅兵方队里的一员,从最初的300余人,到最终42名正式队员中的一员,朱锡龙至今依然心潮澎湃。他回忆:“为了不被淘汰,我经常给自己‘加餐’,对着镜子练,相互纠正练,晚上加班练。起初我的两腿不能完全并拢,我就请战友帮忙用背包绳将两腿在我睡觉时硬绑在一起,导致睡到半夜都会痛醒,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两腿中间的缝隙就不见了。”2019年,朱锡龙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陆军方队的教练员,从受阅队员到教练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来自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麻乍镇卫生院护士罗春琴也在宣讲会上分享了她的故事,她说:“我的爱人朱全广曾经是西藏戍边军人,他保家卫国、我救死扶伤。有次去西藏看望他时,我第一时间并没有认出他。黝黑发红的脸全是裂纹,粗糙干裂的手上全是老茧。我这辈子第一次体验到这样的心疼,那一瞬间‘爬冰卧雪、驻边守关’‘我的背后是祖国’……这些以前读过的文字第一次这么具象化,看得见也摸得着!2021年全广退役了,退役后先安置在住建局工作,而后通过考调的方式考到公安局特警大队。虽然我不再是军嫂,但我们的使命都没有改变,为人民服务、为国尽忠职守,始终是我们的责任。”
最后,贵州日报报刊社省直(军警)记者站站长欧阳海南介绍,威宁高原兵的事迹离不开威宁深厚的红色历史,红军长征时,作为“乌蒙山回旋战”的主要发生地,留下了“红军树”“红军桥”等大量红色故事,5000多名乌蒙儿女投身革命,成为长征中扩红的高光时刻。他说:“在我采访时,就有人告诉我‘威宁年轻人青春的底色就是军装的颜色。’”
据统计,2018年以来,威宁高原兵已连续6年立功人数破百,累计646人次,立功受奖率是贵州全省平均数的8倍,此外,每年还有数百名威宁籍官兵获得“四有”喜报,持续呈现出“群体立功”现象。今年初,威宁高原兵这一“功臣群体”被贵州省军区评为首届“黔动先锋”。
记者: 朱美云 石垚 罗维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