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涂敏 陈洁泉
云贵高原、乌蒙腹地,一排排、一列列光伏板依山就势整齐排列,犹如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洋;光伏板下,各类农作物生机勃勃、长势喜人。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份阳光,两份收益。这是威宁探索的低碳富农新模式——光伏农业。
地处贵州省西北部的威宁县,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日照1812小时,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居贵州之首,素有“阳光之城”“高原风谷”之美誉。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威宁抢滩新能源赛道的最大优势。2015年,威宁平箐光伏电站建成投产,使贵州实现了光伏发电零的突破,也拉开了威宁“追光逐日”的序幕。
2019年,抢抓国家鼓励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威宁顺势而为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国电、华电、国家电投等国内大型发电企业纷纷进驻,在新能源赛道上“开疆拓土”。
瞄定新能源产业风口,国家电投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公司(以下简称“威宁能源公司”)精准落子高原山地“农光互补”:采用高支架和大间距,在山间土地布置光伏阵列,板下空间发展农业种植,实现农业收益与能源发电“双赢”。
夏日时节,走进威宁能源公司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漫山遍野、千亩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一颗颗包菜碧绿如玉,长势喜人。
“装机容量43.2万千瓦,占地面积11487亩,已耕种面积达5410亩。”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负责人张小涛介绍,2019年12月投产至今,电站累计发电24亿千瓦时,每年带动马铃薯、白菜等农作物创收312万元。
农光互补,绿富同兴。威宁能源公司以建设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契机,建成“农光互补”电站27座,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农业种植,让万千余亩荒山荒地焕发新生机。而这,只是威宁发展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
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威宁全县已建成光伏项目38个、装机容量234.3万千瓦,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居贵州首位。今年1至4月,已建项目累计发电11.06亿千瓦时、产值3.45亿元。
荒山现“蓝海”,高原出绿电。如今的威宁,一个个光伏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遍布山脉,它们利用广阔的土地面积“捕捉”能量,将太阳能转换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