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的气候,是安顺得天独厚的宜居资本;绿水青山,是安顺钟灵毓秀的生态画卷;悠久历史,是安顺源远流长的深厚文脉。这三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安顺发展文旅产业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安顺市抓住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及黄果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重要机遇,围绕“两山”转化闯新路,发挥生态资源和气候资源优势,赋能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富农、乡村振兴新路。
抓住机遇:唤醒山乡沉睡资源
秋日的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青山如黛、鸟语花香。十余幢造型别致的乡村民宿落在村庄间,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浑然一体。

石板井村一景 高智 摄
贵州美普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枫正在为下一轮周末假日忙碌着,在已经过去的国庆中秋小长假期间,石板井村民宿每天的游客接待量超过1000人。“这里生态极好,乡村的美丽风景让人感觉更加亲近大自然,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度假。”陈枫说。
但在几个月前,这处绿水青山间的村庄,与别的许多小山村没什么两样,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许多民房被闲置。
转机在今年4月,石板井村引入贵州美普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政府”四方共建模式,在该村秧井组、石板井组连片打造特色旅居民宿集群。
自6月正式运营以来,石板井村乡村民宿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其中长住游客800人,营业额突破80万元,预计年底将攀升至200多万元。

航拍青山环抱下的石板井村秧井组 高智 摄
从一隅观全局,安顺乡村民宿产业的萌发,始于对乡村沉睡资源的深度解构。这种解构从两个层面出发,一是安顺好山好水的生态资源,二是广大农村闲置房屋、存量土地这类“休眠”资产。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同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安顺打造成一流旅游城市,把黄果树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的目标。

黄果树旅游区牧野童话民宿
乘势而谋,顺势而为。我市抓住重大机遇,将发展乡村民宿产业作为推动一流旅游城市建设及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点和有力抓手,精心编制规划和方案,《安顺市民宿产业示范区专项规划(2023——2030)》《安顺市创建民宿产业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相继发布,布局建设黄果树、龙宫、屯堡、高荡四大民宿集群,一场“闲置民房”变“休闲民宿”的美丽乡村“变形记”开始上演,民宿产业渐成燎原之势。
截至目前,安顺已盘活农村闲置房屋1200余栋、盘活闲置土地3000余亩,近2000户村民通过出租闲置房屋等获得稳定收益,平均每户年增收2.5万元。
政策护航: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一场秋雨过后,旧州古镇弥漫在细雨中,仿如一幅古朴的油画。在古镇的街头,有一家叫做“归来客栈”的民宿,老板朱光模正坐在柜台算账。“国庆期间前来住宿的旅客是平时的五倍,客房每天都爆满。”朱光模笑着说。

旧州镇归来客栈 陈婷婷 摄
2015年,朱光模用自家闲置的民房改建成民宿,在刚营业的头几年,生意尚可,但近几年经营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客栈经营十年,设施老化,装修风格陈旧”面对经营状况的下滑,朱光模意识到民宿房间设施升级迫在眉睫。可刚还清贷款的他,面对再投入犹豫了:“还要不要投钱?”
在朱光模犯难时,2024年10月,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安顺分行制定的《安顺市2024年扶持乡村旅游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让他迎来了转机。
方案明确,鼓励农户利用闲置房发展旅居产业,对贷款30万元以内用于改建、扩建、经营周转的民宿客群,财政给予一定利息补助。
“我贷了30万元,3年期,获文旅局贴息1.1万元。”朱光模不到一个月就申请到了贷款,10年老店很快焕然一新,也因此迎来国庆假期的生意火爆。

旧州镇浪塘村诸沃之野·屯舍民宿
朱光模遇到的问题,在安顺民宿发展中不是个案。据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成荣介绍,在安顺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农民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此项金融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融资堵点,推进乡村民宿产业顺利发展。”范成荣说,通过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可进一步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据统计,自2024年10月政策出台以来,累计投放贷款2041万元,惠及79户乡村民宿新建、改建与扩建,贴息61.76万元。2025年,全市金融合作机构增加至5家,并新增31个村寨作为金融扶持民宿产业发展示范点。
乡村旅居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精准滴灌”的政策护航。从规划布局到要素保障,我市一系列政策举措如春风化雨,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注入动能。

匠庐·村晓民宿
——提供平台支持。为整合民宿资源,我市将民宿经营主体纳入“安旅通”平台统一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加大品牌支持,同时联动周边农家乐、露营基地等业态。
——优化民宿经营流程。深入推行“我要开民宿”等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证照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办理时间。
——推出系列便民举措。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核心要素,满足多元旅居需求,开发康养旅居专线、开通旅居公交与景区直通车,在重点区域设立“旅居健康服务站”;此外,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推行“旅居管家”模式,为游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

游客在大坝村尽享清凉 戢良珍 摄
——景区提供门票优惠。依托景区品牌效应,拟对在安连续旅居满15天以上的游客给予周边景区免门票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强市场吸引力。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我市将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升作为旅居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累计升级改造乡村旅游公路120余公里,建成游客服务中心18个、生态停车场32个,培育特色餐饮点200余个。
当前,通过一系列举措激活民宿产业发展动能,安顺市避暑旅居重点村寨增加至31个,民宿1897家,床位数54026张,形成了覆盖高、中、低端的产品体系。
为加快避暑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9月,我市出台《安顺市避暑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从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配套、强化品牌推广、健全机制等方面丰富保障措施,并谋划打造10个特色避暑旅居康养小镇,全力将安顺打造成全国知名避暑康养旅居目的地。
丰富业态:民宿产业提质升级
发展乡村民宿集群,既是安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的“破题之举”,也是我市文旅产业链上的“强链补链”。
这意味着,乡村民宿集群不仅仅是民宿在物理空间上的集聚和数量的简单叠加,更是业态的升级和飞跃。
为此,安顺推出一系列文旅创新举措,不断拓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助力乡村民宿产业提质升级。
——丰富活动体验。抢抓全国气候康养典型试点城市机遇,用好省、市旅发大会成果,大力宣传“21℃的城市”IP,组织开展2025年安顺避暑旅游生活季、“帮帮唱”、“旅居安顺·爽心怡夏”等避暑旅居系列活动100余场次,同时开展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四季普定·文城之秋”第三届露营节暨沙湾“和美乡村”田野跑等文体赛事,丰富旅居游客体验。
——丰富旅游内容。整合安顺古城、云峰屯堡景区、旧州古镇等资源,打造“避暑+沉浸式文化”深度游、“避暑+乡村慢生活”体验游、“避暑+生态康养”休闲游等系列线路产品,推出涵盖山水清凉、文化慢享、亲子研学、运动康养、田园避暑等6条精品避暑线路。

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
在镇宁高荡古寨,以千年布依古寨为文化底色,为游客打造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体验;
在西秀区云山屯村,推出“村T”、明朝剧本杀、地戏展演等沉浸式体验;
在平坝区天龙屯堡,重点引进屯堡蜡染市集、地戏常态化展演、屯堡服装秀等业态;
安顺经开区羊场村依托十里荷廊田园综合体,打造观光小火车、凌空溜索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平坝区小河湾村依托滨水田园风光,打造集露营、烧烤、民宿于一体的旅游乡村……

大坝村避暑民宿 桂群高 摄
丰富的业态,多样的选择,让更多人留在安顺、留在乡村。今年1至8月,全市接待游客5077.24万人次,同比增长13.41%,其中过夜游客1259.13万人次,同比增长30.9%。接待入境游客8.51万人次,同比增长80.62%。乡村民宿及相关产业已累计带动8万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
“小民宿带动的,远不止一张床,它串起了产业链,活络了乡村经济。”范成荣说,有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之称的安顺,将成为康养休闲旅游集聚区。下一步,安顺市将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在加快民宿经济发展、突出民宿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乡村民宿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安顺一流旅游城市建设。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水清 李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