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安顺

砥砺前行续写华章——“十四五”时期安顺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站在“十四五”即将收官的时间点回望,五年来,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安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主战略主定位,按照市委“1558”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两城三基地”建设,“21℃的城市”名片火爆出圈、“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6个县(区)GDP均突破100亿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多重约束中实现了有效突破。

笃行致远 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9月28日,随着第一辆车驶过桥面,新的世界第一高桥正式通车。

曾经,数万座大山,阻挡了花江大峡谷两岸群众迈出大山的脚步。如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大桥通车后的首个国庆中秋假期,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关岭,只为一睹世界第一高桥的旷世风姿,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最佳观桥点”科力寨、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等众多景区景点随之大热,成为大量游客“打卡”的旅游目的地或旅行线路中的重要一环。

一桥通,众景热。“双节”假期,关岭自治县接待游客达34.5万人次,安顺也以大桥建成通车为契机,重塑区位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串联安顺乃至贵州境内优质文旅体资源,我市文旅“热力值”持续拉满。

以“桥”见发展、以“桥”见未来。五年来,安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重点重抓,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两城三基地”建设风生水起,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形成了“四方发力、八面来风”的蓬勃态势。

2024年,我市工业经济“挑大梁”作用进一步凸显,航空装备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43.6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2021年上升14.7个百分点。以航空装备、医药及旅游食品、现代能源等为引领的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了具有安顺特色的产业基础。

旅游产业方面,加快推进一流旅游城市建设,重点打造了黄果树瀑布、安顺古城、屯堡文化“三大核心吸引物”。深挖气候优势,大力营销21℃的凉爽气候,安顺成为全国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点城市。2024年,全市过夜游客接待量达到1261万人次、增长15%,旅游火爆带动避暑康养旅居产业异军突起,避暑房产销售增长41%。

农业产业方面,持续做好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这篇文章,发展壮大肉牛、茶叶、辣椒三个农业主导产业和蜂糖李、金刺梨、中药材三个农业特色产业,产业优势更加凸显,支撑更加有力,前景更加广阔。

“十四五”期间,安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构建富有安顺特色、在全省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惟实励新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贷款只用两周,‘企业之家’的牵线搭桥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9月中旬,贵州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刚到账的低息贷款凭证,对上门回访的政务服务专员连连致谢。

同一时间段,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内,贵州安特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法务咨询窗口成功化解合同纠纷,避免近百万元损失。这是我市“企业之家”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从企业开办到民生服务,从城市大厅到乡村站点,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政务服务的效率更高、范围更广、温度更足,为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注入了强劲动力,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市场主体,用服务温度凝聚发展合力,使中大地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

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四五”时期,安顺以改革开放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大刀阔斧进行机制创新,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生态文明、医疗卫生等领域改革全面展开,释放发展新动能。

五年来,安顺创新生态加速厚植,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累计建成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3个,为“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总和的两倍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7家,居全省第四。先后制定多项科技体制改革规范性文件,逐步探索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2024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3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速73.5%,居全省首位。

重点改革持续突破。营商环境提质增效,“一窗通办‘2+2’模式”“好差评”系统高效运行,法人综合服务窗口、自然人综合服务窗口受理办件超10万件。国有企业改革深化,17家市管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9家集团公司。农业农村改革深化,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项目274个,资金15.67亿元,巩固农村“三权”促“三变”改革,“塘约经验”“兵支书”等改革成果持续释放,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壮大。

践行初心 发展成果更可感可及

“真没想到,我家闲置多年的老房子能变成‘网红’民宿,吸引这么多游客前来打卡。”今年9月,普定县白岩镇讲义寨栖居庭院民宿负责人黄仕友感慨道。

2023年,随着安顺旅居产业蓬勃发展,黄仕友敏锐地从中捕捉到了商机,便把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每到夏季,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地的游客就纷纷预订他的民宿,旅游旺季总是一房难求。

在讲义寨,这样的民宿有13家,床位超200张,村民们和黄仕友一样,将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一幢幢白墙黑瓦的农家民宿错落有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入住,住宿与餐饮成为村民们又一稳定的收入来源。

近年来,随着“21℃的城市”名片逐步打响,我市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民宿超过1500家,床位超过2.8万张,累计带动8万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旅游产业发展红利惠及当地普通群众。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是牵动万千家庭的民生关切。五年来,我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十四五”时期,安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41667元,较2021年增长了4639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12万人。教育扩容提质,新增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3.82万个,建成省级示范高中10所。医疗能力跃升,安顺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揭牌,县级综合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全覆盖。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4年全市参保达194.18万人次,新筹保障性租赁住房983套。文体设施全覆盖,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100%达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3平方米。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十四五”收官在即,历经五载耕耘,安顺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展望“十五五”,安顺将感恩奋进再出发,担当实干、拼搏争先,奋力在展现贵州新风采中作出安顺贡献。

来源: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