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一起过,在山里住民宿、做蜡染、摘果子,孩子玩得不想走,我们也难得这么放松!”在普定县白岩镇讲义村的阿妹山庄内,来自贵阳的游客王女士正和孩子一起体验制作蜡染,脸上满是笑意。
国庆中秋双节,去乡村旅游成为更多人的新选择。安顺凭借“21℃城市”的宜人气候、秀美的山水风光与厚重的民俗文化,开发多种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创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体验场景,城市周边游、民俗体验游、民宿休闲游……各类乡村旅游业态持续升温,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到乡村去”,让和美乡村成为更多人的“诗和远方”。
田园风光引客至 农耕体验添乐趣
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稻香悠悠,农耕风情,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秋风送爽,稻浪飘香,游人如织,尽享田园之乐。国庆期间,平元村“昊禹·稻花乡里”热闹非凡,农事体验、稻田捉鱼、观光小火车等各类活动精彩连连。
平坝区“昊禹·稻花乡里”稻田
“平元村是以昊禹米业稻田农旅为核心特色,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田园体验,今年国庆期间,我们全力做好农事体验项目、游客保障、安全管理等服务保障。”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介绍。如今,昊禹稻田观光区、农事体验园、乡村休闲步道等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了集田园风光与农旅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国庆期间,“昊禹·稻花乡里”接待游客达8000人次。
景区的红火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国庆期间我们再景区旁摆小吃摊,卖些凉粉、炸洋芋,每天收入可达200余元。”村民黄纪友说道。据了解,国庆期间该村像黄纪友家这样的小吃摊共有十多家。
在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河水碧波荡漾,田畴稻浪层叠。
“国庆中秋双节正值水稻丰收季节,村里有的民宿还为游客提供了收割稻田、稻田抓鱼等农耕体验。”浪塘村党支部书记王婷婷介绍道,10月1日至8日浪塘村接待游客突破2000人。
游客在浪塘村河岸游玩
“新需求带来新机遇,我们立足稻田风光、农耕文化、特色果蔬等旅游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带动周边交通、餐饮、住宿业态蓬勃发展。”王婷婷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浪塘村十余家民宿人气爆满。
安顺经开区羊场村依托十里荷廊田园综合体,打造观光小火车、凌空溜索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平坝区小河湾村依托滨水田园风光,打造集露营、烧烤、民宿于一体的旅游乡村……从匆匆打卡到体验乡村慢生活,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成了游客的新向往。乡村旅游,铺就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全面振兴路。
非遗活化展古韵 沉浸体验品乡愁
高荡古寨,布依风情,千年古韵,吸引游人接踵而至。
铜鼓声里,布依族少女身着民族服饰,踏歌起舞,布依族史诗在青山绿水间生动再现。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高荡古寨内热闹非凡,布依山歌对唱、民族舞蹈、传统技艺展示轮番上演。
高荡景区篝火晚会
“高荡是以千年布依古寨为文化底色,为游客打造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体验,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我们从体验、氛围、服务、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景区相关负责人付靖涛介绍。如今,高荡古堡、梭罗河风光、布依文化博物馆等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了集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高荡景区游客量达2万余人次。
平坝区天龙屯堡,石板巷纵横交错、屯堡石屋错落有致。“我们一家提前查了屯堡文化攻略,就想亲手体验地戏面具绘制,感受这份‘活态的明代军事民俗’。”来自贵阳市的游客李敏正带着孩子在勾勒地戏脸谱的纹样。
“我们始终守住屯堡传统风貌底线,重点引进屯堡蜡染市集、地戏常态化展演、屯堡服装秀等业态。”天龙屯堡景区总经理杨津介绍,国庆中秋期间,景区还创新打造“天龙记忆馆”“天龙老电影”等体验项目。
云山屯景区地戏表演
游屯堡、看地戏、穿凤阳汉装、品屯堡驿茶……这份愈发醇厚的“文化味”背后,是对民俗、民族、文化的系统性保护与活化。截至目前,安顺市共有7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目前,全市已形成民族蜡染、地戏传习、民族展演等非遗业态,带动蜡染、演艺、文创等相关产业就业增收。
西秀区云山屯村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屯堡建筑群,推出“村T”、明朝剧本杀、地戏展演等沉浸式体验;镇宁自治县石头寨村以“石头王国”景观为基底,建设蜡染一条街、布依风情街;安顺经开区三合苗寨依托浓郁的苗族风情,举办芦笙会特色民俗活动……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全市各特色乡村挖掘文化内涵,推出新玩法,吸引各地游客。
特色民宿留客驻 完善配套促振兴
游客漫步乡间小道,布依农家敞开院门。城乡融合,为安顺乡村打开了文旅发展新空间,释放出蓬勃活力。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的背后,是城乡基础设施加快联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白天逛石头寨听屯堡故事,晚上围篝火唱歌,太惬意了!”在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月亮湾山庄内,来自贵阳的游客徐女士感慨道。
九溪村月亮湾山庄露营基地
“从云峰收费站出高速,不到20分钟就到村里了,新能源汽车还能在村里停车场免费充电,来一趟特别方便。”徐女士笑着说。
“村里不仅建了充电桩、太阳能路灯,还修了步行栈道,游客来了既方便又舒心,自然愿意来、留得住。”九溪村党总支书记宋云红介绍,截至目前,村里已发展民宿20余家、农家乐5家,今年以来,村民靠民宿、农家乐增收不少。
“住在风情民宿内,出门就是龙宫景区,推开窗就能见喀斯特山林,游客都夸环境好。”黄果树旅游区龙宫镇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马力说,国庆中秋假期游客来龙宫玩大多数选择在该村住宿。
龙潭村地处龙宫风景区核心区旁,过去游客大多直奔景区,在村里“过而不留”。近年来,龙潭村鼓励村民将闲置的房屋改造升级,发展有本土特色的民宿和农家乐,真正实现了以景带村、以村促景。目前全村已有60余户农户投身餐饮民宿行业。
天龙屯堡景区游客正在观看表演
安顺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将30栋危旧老宅改造为80余间布依风情民宿,配套研学、文创等业态;黄果树旅游区蛮寨村的“匠庐·阅山”民宿临崖而建,可远观坝陵河大桥,让民宿从“歇脚点”变成“旅游目的地”;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聚焦避暑旅居,盘活闲置农房发展特色民宿,目前已发展30余家民宿……
从安顺乡村旅游的火热景象,能清晰看到和美乡村建设的扎实成效。近年来,安顺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持续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万余公里,行政村5G通达率达90%以上,农村供水保障率稳定在90%以上。好山好水好环境,不仅换来了乡村文旅的好前景,更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旅游势头向好,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美丽画卷正在安顺乡村大地铺展。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