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贷款只用两周,‘企业之家’的牵线搭桥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9月中旬,贵州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刚到账的低息贷款凭证,对上门回访的政务服务专员连连致谢。同一时段,西秀区政务服务中心,市民张女士在“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窗口提交材料后,2天就拿到了全部证件;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内,贵州安特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法务咨询窗口成功化解合同纠纷,避免近百万元损失。
今年,我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安顺市细化落实贵州省营商环境大改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责任分解表》为遵循,通过“五个推进”抓手持续深化改革,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市场主体,用服务温度凝聚发展合力,使黔中大地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
流程再造:“一件事一次办”跑出服务加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多次强调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我市以流程再造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跑出了政务服务加速度,为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一件事一次办”正成为政务服务的新名片。
“以前开餐饮店,要跑市场监管、城管、消防3个部门,交32份材料,等一个多月才能拿齐证件。现在在一个窗口提交14份材料,2个工作日就全部办好了,还能享受免费邮寄服务!”在西秀区政务服务中心,刚办完手续的创业者张女士,成为“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有关审批业务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2024年“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我市将新办食品经营许可、户外招牌设施设置规范管理、城市建筑物和设施上悬挂张贴宣传品审批等6个事项整合打包,通过“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模式,实现办理环节从5个减少到1个,办理效率提升64%。截至9月,该事项已服务2200余户经营者顺利开启创业之路,成为民生领域改革的标杆案例。
在企业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流程再造的成效同样显著。针对企业信息变更涉及部门多、流程杂的问题,我市通过跨部门协同重构流程,将原本需要20个工作日办结的事项压缩至2个工作日,申请材料从13份减至6份,办理环节由7个精简为1个。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申请表‘多表合一’、材料一次提交,线上线下联动办理,让企业办事跑腿成本降低80%以上。”截至目前,全市已办理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万余件,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5000余件,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百余件。
数据见证改革成效。今年,我市2024年第一批13个“一件事”已全面落地运行,累计办件量达29万余件;第二批8个重点事项中已有5个按省级要求落地,办件量突破1万件。全市“一件事”平均办理时限较上年压缩58%,企业群众满意度达98.6%。从企业开办到民生服务,从城市大厅到乡村站点,我市以流程再造为突破口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正让政务服务的效率更高、范围更广、温度更足,为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注入了强劲动力。
精准赋能:“企业之家”成发展“贴心管家”
“扩建生产线急需资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企业之家’,没想到两周就拿到了低息贷款!”贵州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行政中心主任刘徐优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作为制造业企业,该公司在扩建生产线时面临资金缺口,通过平坝区“企业之家”的精准对接,迅速与银行达成合作,及时补上了资金短板。
今年以来,我市紧扣《贵州省营商环境大改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把“企业之家”打造成集金融服务、法务咨询、政策兑现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让“企业有需求,服务马上到”从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工作人员在企业开展调研
在西秀区“企业之家”的金融服务窗口,记者见到了正在帮企业办理“政采贷”的银行专员。“以前企业要贷款,得在银行和政务大厅之间跑好几趟,现在我们驻点办公,凭政府采购合同就能快速审批。”专员边说边展示系统里的办理进度,“你看,这家做办公家具的企业,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拿到了80万元贷款。”
目前,我市已有21家商业银行进驻市县两级“企业之家”,截至9月,已帮助企业获得信贷7.05亿元,不少像华兴玻璃这样的制造业企业,都靠这笔“及时雨”解了扩产的燃眉之急。
工作人员了解企业生产情况
除了金融活水,“企业之家”的“贴心”还体现在细节里。在黄果树旅游区采访时,贵州至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铭告诉记者,上个月他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快到期,正发愁要停业跑手续,“企业之家”的服务专员就主动找上门,带着材料模板现场指导,当天就办完了续期。“连大厅都没去,太省心了!”
最让企业暖心的,还有政策兑现的“加速度”。“以前查政策像‘大海捞针’,现在‘企业之家’会主动给我们匹配优惠。”在安顺高新区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拿出手机展示“政策推送清单”,“你看,研发补贴、稳岗支持,哪些能享、怎么申请,写得明明白白,专员还会帮着准备材料,补贴到账比去年快了近一个月。”今年以来,我市“企业之家”已收集处置企业诉求69件,办结率100%,政策兑现时限平均压缩60%。
法治护航:“亲”上加“清”助企行
“这个合同中的知识产权条款需要再完善一下,避免后续产生纠纷。”近日,在西秀区的一家企业会议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体检”正在进行。来自贵州蕴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团队,正围绕企业的经营合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细致审查,这是我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我市深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土壤,而亲清政商关系则是构建公平透明发展生态的关键。
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
在经开区的政务服务大厅,“亲清政商交流驿站”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每天都会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业代表和律师前来交流沟通。“有了这个驿站,我们企业有问题可以随时来,小到合同条款修改,大到知识产权保护,都能免费咨询。”贵州安特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之前和合作方签合同时没注意隐藏条款,多亏律师及时指出,才避免了近百万元的损失。
不仅如此,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体现“亲”与“清”的平衡。在普定县,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在对一家食品企业进行检查时,不仅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执法,还耐心地向企业负责人讲解相关政策和标准,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执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希望通过执法,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普定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的做法,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
在司法保障方面,西秀区法院的金融“共享法庭”,通过线上平台快速调解金融纠纷,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前处理一起金融纠纷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现在通过‘共享法庭’,几天就能解决,大大提高了效率。”安顺农商银行一位工作人员说。
此外,我市还通过开展“万所联万企”等活动,组织律师事务所与企业结对帮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目前已有80余家律师事务所与全市200余家企业建立了帮扶关系,为企业解决各类法律问题300余件。
从政务服务到执法监管,再到司法保障,当前,我市正以实际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筑牢安全网,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