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2015年11月10日19:22:53 星期二

手机黔讯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城市 > 安顺

共生繁荣谋发展 民族团结谱新篇——安顺市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

2023-02-03 10:47
来源:安顺日报  
字号:

新年伊始,瀑乡安顺获得一张“新名片”。1月11日,国家民委发布了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决定,安顺市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

和谐包容之根脉,一脉相承。安顺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多民族汇集与交融的城市。全市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45个民族。民族地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0.6%,少数民族户籍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1.9%。绵延千百年,各民族在中大地上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

团结奋进之伟力,处处充盈。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打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繁荣谱新篇的“安顺样板”,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生动缩影。

共生繁荣之实践,承前启后。从上世纪五十年代镇宁马鞍山“季节包工”,六十年代“三线建设”,七十年代关岭“顶云经验”,八十年代安顺共生繁荣试验区的探索,到新时代的“塘约经验”“兵支书”等先进改革经验形成,安顺各族人民以开放包容、团结互助、敢闯新路的气魄,在改革发展历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汇聚力量,形成向心力

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明要义,引领导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时间组织集中学习、第一时间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坚决推动中央和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安顺落地落实。

抓统筹,构建格局。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党建成效考核、市委巡察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建机制,培育“土壤”。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安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安顺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等,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社会化和常态化。近年来,1个集体和2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4家单位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命名。7个县区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命名,6个集体和11名个人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17家单位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

强队伍,充实力量。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对忠诚干净担当的各民族干部充分信任、委以重任。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市管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比26.5%;市级“两代表一委员”中占比41.2%;在2021年县乡换届时,县区“四大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占比43.8%,全市64个乡镇均配备统战委员,有效延伸了民族工作的“神经末梢”。

凝心铸魂,形成领悟力

全市上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下大力气开展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全市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凝聚起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广泛共识。

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课程体系,举办专题培训班54期,培训5000余人次。深化“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专栏,借助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推进立体宣传。在高校、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依托学校、纪念馆、培训教育机构等,探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研究基地18家。

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引领价值取向。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台《安顺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奋斗者”等评选活动。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在边远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双语”宣讲200余场次。通过开展“节日里的党史教育”“百年百封红色家书接力诵读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团结和引领各民族同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注重文化浸润。挖掘传承本地红色文化、“三线文化”、屯堡文化,发展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创作红色题材电影《两枚铜元》、大型舞台剧《王若飞》、纪录片《中央红军长征过紫云》等作品,讲好“生死与共·弄染结盟”历史故事,成功申报《屯堡傩戏》《苗族服饰》《蜡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6个。民族音乐剧《阿歪寨》获贵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抵杠》《亚鲁王之刀山火海》等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得到国家民委和国家体委高度评价。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履行法定职责。持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作,全面完成国家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工作。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力度,重点向镇宁、关岭、紫云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倾斜,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谋定后动,形成落实力

对标中央、省委各项举措部署,市委立足安顺实际,确立了“一高地、五个区、五个新安顺、八大工程”的“1558”发展思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践行“不落下任何一个民族”的庄严承诺。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突出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现代能源三个首位产业,2021年首位产业总产值占比达到64.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0%以上,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6%,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形成“一县一业”新格局。“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推进,“黄果树下·凉爽安顺”“21℃凉爽之城”品牌更加响亮,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苦干实干、不懈奋战。全市8.21万人搬出大山,54.5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后续的成效巩固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全省率先出台“1+6”政策文件,从财政资金、产业发展、小额信贷、就业帮扶、医疗保障等方面,持续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依托“贵州扶贫云”系统,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强化“3+1”保障、民生兜底保障、就业保障,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五个振兴”,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启动建设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60个示范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三年平均增长9.63%,从2019年的10896元增长到2021年的12990元。

融汇共治,形成凝聚力

安顺市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使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鼓励各民族联合创业、守望相助。规划建设多民族共居安置点84个、社区16个,在安置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儿童托管中心、扶贫车间等,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进交往交流交融融入日常、贯穿平常。

搭建促沟通的文化桥梁。组织开展苗族“三月三”“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仡佬族“吃新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以及屯堡“地戏”“花灯剧”等民间文化活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互学民俗”、节日互访、“手拉手·心连心”主题活动,全市所有幼儿园、中小学和高校全部实现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

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把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纳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在全省率先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狠抓文旅、农旅、体旅等融合发展,全面打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平台。

改革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出台《安顺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把民族事务纳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2021年,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99.69%和98.97%,全省排名“双第一”。“塘约经验”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兵支书”经验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肯定。

依法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建立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隐患动态排查机制,强化统战、宣传、政法、公安、国安、信访、民族宗教等部门联动,严密防范处置化解民族领域各类风险。全市未发生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典》《民族区域自治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安顺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安顺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黔讯网版权及免责申明】 来源:安顺日报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